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年第8期105-106,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1
-
1[3]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同被引文献7
-
1索桂芳.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9):25-29. 被引量:26
-
2冯建军.让教育与生命同行[J].人民教育,2006(9):5-7. 被引量:39
-
3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47-49. 被引量:100
-
4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5贾予东.理想气体直线过程吸放热转换点确定[J].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7(2):68-70. 被引量:1
-
6姜乐,赵景春.物理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技能[J].网络财富,2009(2):119-121. 被引量:3
-
7谢三峰.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1,0(6):79-7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7
-
1方红德.构建生命化教育的物理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6):80-81.
-
2胡文娟.突出生活情景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J].神州,2012(11):181-181.
-
3莫德萍.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理念[J].新课程(教研版),2013(4):14-14. 被引量:1
-
4代桃仁.建立物理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价值工程,2013,32(31):282-283. 被引量:1
-
5梁德富.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微[J].考试周刊,2014(30):146-147.
-
6陈爱萍.生活化情境在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电动势》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4,32(6):4-7. 被引量:11
-
7陈京辉.浅议如何打造一堂优质物理课[J].考试周刊,2017,0(23):67-68.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怡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5):45-46. 被引量:1
-
2汤艳梅.生活联系,实际应用——高中物理知识如何联系生活实际[J].高考,2020,0(12):68-68.
-
3孙李军,周栋梁.立足生成 彰显方法 优化教学——对《电动势》教学的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5,33(5):77-80.
-
4陈振.基于核心概念下的高效物理知识应用教学初探——以《小球碰撞》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6,34(1):22-23. 被引量:3
-
5李乐天.现代生活中物理学应用之我见[J].科学家,2017,5(22):112-114.
-
6陈永亮.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研究[J].读书文摘(中),2016(9).
-
7于春宝.建立专业知识体系 提升汽修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以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1):112-113.
-
8李伟.浅谈初中物理教育中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具体措施[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16):162-162. 被引量:2
-
9王洁.关注物理情境设计 提升规律复习效率[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0(20):23-24. 被引量:2
-
10陈跃忠.以“速度”教学为例谈初中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27):26-27.
-
1江晖.浅议物理与生活[J].内江科技,2007,28(9):81-81.
-
2王力邦.物理与社会[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18(4):23-25.
-
3沈葹.为了探索自然的对称与和谐——爱因斯坦的宏愿在实现(下)[J].世界科学,1989,11(9):8-13.
-
4王建伟.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2011(3):32-32.
-
5张书才.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J].飞(素质教育),2013(2):210-210.
-
6沈葹.为了探索自然的对称与和谐——爱因斯坦的宏愿在实现(上)[J].世界科学,1989,11(8):1-5.
-
7声音是什么[J].物理教师(初中版),2009(8):16-16.
-
8安兰珠.生活中的物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87-287.
-
9赵春然,朱孟正.大学物理的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5):88-88. 被引量:1
-
10沈英.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静电现象》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剖析[J].物理之友,2016,32(2):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