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分析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脂普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下降程度随肝功能损害而加重。结论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对评价肝功能有一定价值。
作者
宋书宁
乌力吉
王秋平
机构地区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
出处
《基层医学论坛》
2006年第9期791-792,共2页
The Medical Forum
关键词
肝炎后肝硬化
血脂
肝功能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587.1 [医药卫生—内分泌]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1
梁秋波,张煜成.
血脂变化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04,15(7):26-27.
被引量:2
2
朱小平.
肝硬化病人血糖和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2,6(2):94-95.
被引量:8
3
黎宏章.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J]
.浙江临床医学,2001,3(10):779-779.
被引量:1
4
潘勤聪,钱湘绮.
血白蛋白、血脂和电解质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临床荟萃,2000,15(24):1128-112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247.
被引量:1767
2
佃雪辉,廖若男,陈晓琴,杨爱云,周力,闵忠.
肝硬化患者止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贵阳医学院学报,1996,21(1):9-13.
被引量:15
3
毛志强.
94例肝硬化患者血钙测定结果临床分析[J]
.临床荟萃,1996,11(1):42-43.
被引量:1
4
严志强,易淑倩,赵英恒,刘伟.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及甲状旁腺激素的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12(4):204-205.
被引量:28
5
潘国宗 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M].科学出版社,1998.1620.
6
叶维法 钟振义.肝病治疗学(第2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3,48,49.
7
-.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讨论.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788-788.
8
ChoprA IJ. Hepatic alterations in circulating thyroidhormones and thyrotropin incirrhosis,evidence for euthyrodism despite subnormal serium trioclothvronine. J ClinEndocr Metab, 1974,39:901.
9
Bratush-Marrain P. Pituitary-thyroid dysfunction in severe non-thyroidaldisease:Low-T4-syndrome. Acta Endocr Sup, 1981,240: 22.
10
池肇春,刘勇立,周长宏,杨南.
慢性肝病降钙素与甲状旁腺素的变化[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1):34-35.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0
1
林康华,招汉荣,江杨平.
肝硬化患者血脂改变临床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2004,21(9):799-800.
被引量:1
2
杜凌.
肝炎后肝硬化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糖代谢改变的临床研究[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5):636-638.
3
付素芬.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糖耐量和胰岛素变化的临床意义[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5(5):402-404.
4
尚惺杰,朱尤庆,朱安善,陈光兰,黎红光.
肝硬化患者血脂及胆碱脂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浙江医学,2006,28(12):1046-1047.
5
黄莉文,冯烈,罗政.
慢性肝病患者糖与脂代谢关系[J]
.广东医学,2009,30(2):270-271.
被引量:5
6
王爱莉,李晓斐.
肝病病人血脂水平检测及其价值[J]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1):17-18.
被引量:2
7
吴涛,季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代谢发病机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8):2908-2914.
被引量:12
8
聂丽芬,庞春梅,张文茹,张晓燕,黎铭恩.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37-39.
9
安宇亮,言红健,王彦芳,郭雅卿,王建国,程勇.
肝硬化病人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与胆固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1(1):17-18.
10
王慧.
脂质代谢紊乱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
.胃肠病学,2004,9(2):115-1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0
1
林康华,招汉荣,江杨平.
肝硬化患者血脂改变临床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2004,21(9):799-800.
被引量:1
2
陈祖森,梁兴.
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1):34-35.
被引量:18
3
王薇,谢小民,马玉国,张智慧,张健.
肝硬化患者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2B):441-442.
被引量:2
4
王加瑞.
血流变常测指标间关系及应用价值[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2):304-305.
被引量:33
5
无.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1):8-18.
被引量:825
6
赵海静.
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探讨[J]
.中华当代医学,2006,4(4):66-67.
被引量:1
7
陈卓鹏,刘蓉.
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793-795.
被引量:9
8
周国忠,安桂仙,茅国锋,崔可欣,杨国灿,邱霞娟.
运用回归方程探讨女性生化指标与血流变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432-1434.
被引量:3
9
贺信祥.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几种老年病防治中的价值[J]
.中国微循环,2006,10(5):388-388.
被引量:8
10
田景波,曲燕,徐茗.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检测对肝功能的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11-1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7
1
芦亚君,张爱军,(辶居)红珍,盛吉芳.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3):264-266.
被引量:5
2
卢小容.
90例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362-363.
被引量:7
3
罗年秀,彭益.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胱抑素C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4):129-131.
被引量:1
4
袁晃堆,肖燕青.
高血压患者血流变及部分生化指标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3):159-161.
被引量:8
5
陶艳,姜锡平,常庆华,董滔.
肝硬化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6):846-846.
被引量:8
6
时建国,朱燕.
肝硬化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3241-3242.
被引量:3
7
杜仲林.
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J]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A03):1275-12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郭迎迎,褚燕君.
营养风险筛查2002对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的可行性探讨[J]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1):58-60.
被引量:15
2
殷红,高建鹏,周丽芳,王丽昆,余小鸣,王辉.
重组生长激素治疗64例肝硬化患者糖和脂代谢变化回顾性分析[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5):93-95.
3
陈耀明,颜士岩,沈峰,宗春华,施杨利.
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8):1476-1478.
被引量:6
4
张苏江,林璐.
缬沙坦胶囊治疗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4):299-301.
5
李伟.
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55-56.
被引量:2
6
朱金秀.
B超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
.当代医学,2013,19(24):116-116.
被引量:3
7
桑赫男.
肾病综合征患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比值临床意义的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88-89.
被引量:4
8
王萍,王宇,许时菲.
高血压患者血流变及部分生化指标结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0):115-115.
被引量:8
9
赵丽君,邹大中.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比较[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5):105-108.
被引量:40
10
黄璟,杨静,李国强,区文超.
阿托伐他汀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变学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9-80.
1
李斌和,韩娟娟,等.
40例急性心肌梗塞前后血浆胆固醇的变化[J]
.吉林医学情报,1992(10):8-8.
2
王丽.
如何选择调脂药物[J]
.求医问药,2006,0(9):16-16.
3
刘林芳,邓炜,杨庆英,姚华英,高凤鸣,林宜贤,李维珍,张联娜.
新生儿血浆胆固醇影响因素研究[J]
.福建医药杂志,1995,17(4):37-38.
4
陈继红.
调脂治疗在降低糖尿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10):87-88.
被引量:1
5
甄奕,潘晓明.
调脂治疗的意义与实施[J]
.中国医药导刊,2003,5(6):469-470.
被引量:1
6
陈舒意(摘).
12016 欧洲心血管疾病指南确定的正常血压界限比以往更低[J]
.国外药讯,2005(12):9-9.
7
付敏杰,王兰恩,于英.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降脂疗效的对比[J]
.中国处方药,2015,13(11):66-67.
被引量:2
8
丁伟,陈沐.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20(5):297-298.
被引量:1
9
崔淑芬,王晓东,田志莲,魏合成,田秀娟,尹玉圣.
河北蔚县地区人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现状调查[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0(4):501-503.
被引量:3
10
孙雅才.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机理[J]
.医师进修杂志,1991,14(4):13-14.
基层医学论坛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