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19,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5
-
1曾建雄著.《中国评论发展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第157,181页.
-
2胡文龙主编.《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第58页.
-
3谭梦玲董天策.《时评:思想的圆桌会议--兼评〈南方都市报〉时评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3年12月11日.
-
4《参议院纪事》.1912年5月12日《大公报》.
-
5《株连秋瑾女士确耗》.1907年7月20《申报》.
共引文献259
-
1左玉河.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J].近代史研究,2002(3):222-247. 被引量:48
-
2迟维东.试析社会下层的动向对历史演进的影响[J].理论学刊,2001(1):104-107.
-
3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J].开放时代,2000(11):51-55. 被引量:3
-
4方骏.中国近代的鸦片种植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2):71-91. 被引量:9
-
5龚放.“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从张之洞创建三江师范学堂说起[J].文史知识,2002(5):10-20. 被引量:1
-
6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安徽史学,2002(4):36-42. 被引量:7
-
7刘淑玲.《大公报》与中国现代文学[J].新文学史料,2004(3):173-184. 被引量:2
-
8苏苑.唐绍仪与中英西藏谈判述评[J].西藏研究,2001(1):74-79. 被引量:2
-
9刘增合.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J].近代史研究,2000(2):237-265. 被引量:51
-
10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J].近代史研究,2000(3):134-192. 被引量:35
同被引文献11
-
1柯继铭.走向中下层:清季十年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与“民”的指谓变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7(2):143-148. 被引量:5
-
2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4李书城.学生之竞争[J].湖北学生界,1903,(2).
-
5梁启超.《新民说》[J].新民丛报,1902,1.
-
6任伯.重读《新民说》:百年后的思考[OL].http://www.m4.cn/mag/jinglue/1137326.shtml.
-
7章开沅.愤悱·讲画·变力--对外反应与中国近代化[OL].http://www.xhgmw.org/archive51551-6.shtml.
-
8杨毓麟.杨毓麟集[C].长沙:岳麓书社,2008:33.
-
9陈天华.陈天华集[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36.
-
10杜波.晚清白话报刊中的《安徽俗话报》[J].新闻知识,2010(1):87-88. 被引量:2
-
1熊复.编辑工作是一门学问——《新闻通讯与报刊言论的写作》序[J].编辑之友,1987(3):20-22.
-
2熊复.编辑工作是一门学问——《新闻通讯与报刊言论的写作》序[J].中国出版,1986(8):22-26. 被引量:1
-
3曾建雄.略论报刊言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兼议当前报纸新闻评论的要害是抓“独家言论”[J].今传媒,2006,14(06X):4-5. 被引量:2
-
4曾建雄.《循环日报》的言论特色——读部分原报(缩微胶卷)札记[J].新闻大学,1994(2):37-41. 被引量:4
-
5储瑞耕.敏捷些 尖锐些 生动些——从《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获奖说到报刊言论的写作[J].采写编,1996,0(4):11-12.
-
6魏丹.论于右任的新闻思想[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3):11-13. 被引量:1
-
7管洎惠.认真调查研究深刻说理评析——浅谈卫生报刊言论的特点、重要性及加强办法[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2):22-24.
-
8胡四海.读一点时评之类[J].新闻三昧,2006,0(3):25-25.
-
9刘芳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收视情况调查分析[J].声屏世界,1996(10):16-17.
-
10储瑞耕.敏捷些 尖锐些 生动些——从《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获奖说到报刊言论的写作[J].新闻知识,1996,0(11):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