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林业》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Forestry of GuangXi
同被引文献7
-
1韦复才,周游游,唐健生.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恢复治理途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4):49-54. 被引量:3
-
2刘正平.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2):36-38. 被引量:6
-
3范晖.郴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2):45-50. 被引量:1
-
4刘克勇.研究制定后续政策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J].林业经济,2007(3):29-31. 被引量:4
-
5李西峰,曾继达.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林业,2007(06A):34-34. 被引量:2
-
6蔡运龙.中国西南岩溶地区消除贫困与持续发展示范研究[M]//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3-297.
-
7朱守谦,祝小科,喻理飞.贵州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实践[M]//朱守谦.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Ⅲ).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11-17.
二级引证文献6
-
1吴江红.关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114-115. 被引量:2
-
2支玲,杨明,王焕良,田治威,卿向阳.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西部为例[J].林业经济,2009(5):51-57. 被引量:16
-
3支玲,杨明,田治威,王焕良,赵玉涛,蒋小宁.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J].世界林业研究,2009,22(3):20-24. 被引量:6
-
4何惠琴,李绍才,吴勇刚.四川省宜宾市退耕还林现状及其后续产业发展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08-110. 被引量:6
-
5马永莲.海晏县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7):254-255. 被引量:1
-
6张朝辉,耿玉德,张静.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响应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2015,37(6):35-39. 被引量:7
-
1张振华,李咏梅,焦全华.中卫市退耕还林的成效及成果巩固[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15-217.
-
2罗斌.浅析生态建设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J].林业工作研究,2004(2):1-6.
-
3张燕,高振中.对延安市退耕还林(草)成果巩固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23-25. 被引量:1
-
4权志长.在全省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座谈会上的讲话[J].陕西林业,2005(4):7-10.
-
5王兴,李清.现阶段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51-352. 被引量:3
-
6沈玉龙.平昌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实践与探索[J].绿色天府,2016,0(6):40-41.
-
7钟黔春.贵州省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对策及建议[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2):55-58. 被引量:1
-
8吴继梅.关于柞水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00-200.
-
9袁小峰.镇巴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调研与思考[J].汉中科技,2006(6):14-15.
-
10张鸿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J].林业经济,2010(3):8-1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