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机科技推广》
2006年第8期15-16,共2页
Agriculture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同被引文献16
-
1付俊,褚志林,王旭冉.水田保护性耕作的新突破[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4):43-43. 被引量:2
-
2李金峰,许春林,初江,吕艳东,李宏宇.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技术效果[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6):567-569. 被引量:20
-
3刘本忠,蔡洪信.水田保护性节水少耕技术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6(2):23-23. 被引量:1
-
4章秀福,王丹英,符冠富,李华.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对策[J].土壤通报,2006,37(2):346-351. 被引量:57
-
5谭国波,边少锋,方向前,赵洪祥,张丽华,孟祥盟.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我省的研究方向[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29-31. 被引量:12
-
6陈长林.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热点和难点[J].农机化研究,2009,31(10):240-242. 被引量:2
-
7陆发廷,刘兰明,姚红燕.山东省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调查与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192-192. 被引量:5
-
8朱运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调查研究与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6(14):50-51. 被引量:1
-
9张茹.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的关系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35):35-36. 被引量:2
-
10米兰古丽·哈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65-6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8
-
1张爱军,胡立峰,王红,张瑞芳,周大迈.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特点及发展方向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9-11. 被引量:3
-
2蒋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187-188. 被引量:36
-
3李朝苏,汤永禄,解立胜,黄钢,钟贵祥,吴春,程少兰.2BMFDC-6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设计与性能试验[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789-793. 被引量:21
-
4陈宏涛,李晓蕾,马艳,钱永德.“T”型耕作条件下钾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3,19(4):63-65. 被引量:1
-
5黄凰,杨敏丽,蔡强.全程机械化下广西水稻免(少)耕生产模式[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4):32-36. 被引量:1
-
6陈宏涛,李晓蕾,马艳,钱永德.保护性耕作节水栽培新技术体系下钾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64-66. 被引量:4
-
7潘松,李红阳,廖禺,杨伟光,周明.多功能保护型智能水田作业机的研制[J].南方农机,2016,47(1):43-44. 被引量:1
-
8董力洪,药林桃,曹晓林,左尚金,舒时富.南方双季稻区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4):17-21. 被引量:6
-
9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常本超,姜辉,孙兵,郭中原,贾会彬,焦峰,刘峰.黑土稻田连续深耕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大田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9):126-132. 被引量:21
-
10王秋菊,刘峰,焦峰,孙兵,郭中原,常本超,张劲松,高中超,姜辉.盐化草甸土和黑土型水田土壤连续深耕改土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2):152-158. 被引量:6
-
1阿德力江.依布拉音,汪金荣,曹光荣.几种免耕机具的试验推广[J].新疆农机化,2007(4):14-14.
-
2张宝成,李翠.提高水田耕耙作业质量的操作要领[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4):144-144.
-
3张重义.河南省小麦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深化研究的探讨[J].河南科技,1991,10(8):12-12.
-
4王坤波,刘国强.我国棉花野生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作物品种资源,1992(1):11-13. 被引量:10
-
5范和君,赵虹,薛喜梅,赵英华.引种推广冀麦5418的经验[J].河南农业科学,1992,21(12):9-11.
-
6邓亚军,宋国琛,温志山.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深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5):10-11.
-
7汪若海,李秀兰.中国杂交棉的发展概况及深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1,30(8):13-15. 被引量:13
-
82004年度“转基因棉深化研究及商业化生产”项目总结会在京召开[J].中国农技推广,2005,21(4):21-21.
-
9赵明.爱密挺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2011(4):106-106. 被引量:3
-
10汪若海,李秀兰.杂交棉的新进展及其深化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6):111-112. 被引量: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