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7-89,共3页
Theory Journal
参考文献2
-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共引文献645
-
1虞崇胜.树立“以人为本”的广义政治观[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4):450-457. 被引量:17
-
2刘俊祥.法治政治与规则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4):406-410. 被引量:4
-
3谢晖.法律诠释与意识形态[J].现代法学,2002,24(1):106-119. 被引量:9
-
4浦兴祖.现代政治文明视角下的法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5):4-7. 被引量:2
-
5马捷莎.析卢梭自由理念的价值困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3-117. 被引量:1
-
6牟宗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政治哲学思想述要[J].理论学刊,2004(9):34-36.
-
7郑慧.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5):618-628. 被引量:14
-
8周奋进.浅析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难题[J].理论学刊,2004(10):44-48. 被引量:4
-
9吴永生.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一种基于个人基础的规范性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6):47-49. 被引量:2
-
10谢晖.古典中国法律解释的哲学智慧[J].法律科学,2004,22(6):17-2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53
-
1黄穗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完整提出时地考[J].探求,2003(2):58-59. 被引量:1
-
2靳相木,杨学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的变通性、阶段性和一贯性[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0-14. 被引量:4
-
3陈端洪.人民必得出场--卢梭官民矛盾论的哲学图式与人民制宪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10(1):117-145. 被引量:16
-
4张文显.世纪之交的修宪──兼论宪法的概念和宪法修改[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3):1-6. 被引量:7
-
5童之伟.宪法实施灵活性的底线——再与郝铁川先生商榷[J].法学,1997(5):16-18. 被引量:34
-
6郝铁川.温柔的抵抗——关于“良性违宪”的几点说明[J].法学,1997(5):19-19. 被引量:19
-
7韩大元.社会变革与宪法的社会适应性——评郝、童两先生关于“良性违宪”的争论[J].法学,1997(5):20-21. 被引量:86
-
8童之伟.“良性违宪”不宜肯定——对郝铁川同志有关主张的不同看法[J].法学研究,1996,18(6):19-22. 被引量:102
-
9郝铁川.论良性违宪[J].法学研究,1996,18(4):89-91. 被引量:202
-
10殷啸虎,李莉.宪法序言的功能与效力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6):14-19.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黄晓亮.死刑限制的宪法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6-82. 被引量:1
-
2庞远福.论宪法中的“改革”国策条款——规范形式、类型划分及其功能[J].学术研究,2016(3):77-81. 被引量:2
-
3李响.我国宪法经济制度规定的重新审视[J].法学家,2016(2):109-119. 被引量:7
-
4秦前红,刘怡达.监察全面覆盖的可能与限度--兼论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边界[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7(2):17-26. 被引量:36
-
5曾舒珩.宪法修改背景下新时代中国法治根基的构筑[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1):14-15.
-
6陈征.2010—2014年中国宪法学研究综述[J].中国法律评论,2015(3):228-246. 被引量:1
-
7王逸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宪法修改理论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3):1-7.
-
8廖呈钱.宪法基本国策条款如何进入税法“总则”——规制时代税收法典化的困境及其破解[J].法学家,2022(1):28-42. 被引量:12
-
9王蔚.在政治与法律之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修改的规范与实践[J].环球法律评论,2022,44(5):51-67.
-
10李芳,王丹竹.我国宪法文本之“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嬗变及内在逻辑——以五次宪法修正案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27-40. 被引量:2
-
1赵秀艳.浅析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J].改革与开放,2013(3X):3-4.
-
2蒲国良.欧洲近代史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J].社会科学研究,2007(3):27-30.
-
3陆士桢,洪江荣.当代中国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2):1-6. 被引量:15
-
4王亚明.中西纠纷解决规律浅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5):96-98.
-
5陈金友,林怡.福州市农民工犯罪社会原因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76-80. 被引量:1
-
6杨巧蓉.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特点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0(12):131-134. 被引量:1
-
7吴宁.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背景下的和谐[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2):1-5. 被引量:2
-
8凌洁.西洋镜里的纪实中国[J].观察与思考,2007(23):60-61. 被引量:1
-
9杨河.生命力 创造力 凝聚力 制度活力的深厚来源[J].理论导报,2015,0(8):25-25.
-
10刘志明,张鹏瑢.科学发展观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6):3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