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7-39,共3页
People's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34
-
1张先跃.一次教师磨课活动的教学个案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24):35-42. 被引量:1
-
2雷树福.教师磨课的操作要求[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2):25-26. 被引量:9
-
3刘君玲.《月相》磨课例谈[J].当代教育科学,2006(11):17-19. 被引量:2
-
4蒋成荣.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J].人民教育,2007(1):53-54. 被引量:20
-
5孙衣云.以“磨课”为载体的骨干教师研修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2007(2):22-26. 被引量:1
-
6景盛.“磨课”三思[J].中小学管理,2007(3):34-35. 被引量:3
-
7吴圣潘.新教师专业发展从“磨课”开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3(3):63-65. 被引量:7
-
8丁杭缨.磨课助推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中的磨课价值——有感于“一课四练”的磨课研究[J].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09(11):6-8. 被引量:1
-
9张辉.磨课“磨”出了什么——从一线教师的视角看“磨课”之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6):42-44. 被引量:7
-
10林志文.千磨万砺始见金——以一次磨课案例谈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12):71-7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吴圣潘.新教师专业发展从“磨课”开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3(3):63-65. 被引量:7
-
2刘志华,王志强.精研细磨助成长[J].中国学校体育,2013,32(10):55-55.
-
3蒋园芬.高中英语磨课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2):57-60.
-
4向守万.有效研课磨课“七个一”[J].教学与管理,2019(20):24-25. 被引量:2
-
5庞雅丽,姜辉.中式课例研究中“磨课”研究的内涵、实践样态及未来趋势[J].上海教育科研,2020(10):33-37. 被引量:3
-
6乐伶俐.以实践为导向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125-1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陈海松.“磨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其应用探析——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3):28-29.
-
2吴圣潘,曾文俊.搭建试题“磨”力舞台 促进有效学业评价[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4):44-46.
-
3陈志山.体育课磨课的问题探析[J].体育教学,2014,34(3):52-53.
-
4朱丽艳,李春武.网络磨课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7):61-62.
-
5向守万.有效研课磨课“七个一”[J].教学与管理,2019(20):24-25. 被引量:2
-
6杨静.磨课,从"新"开始 ——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Seasons为例谈磨课经历与感悟[J].新课程导学,2020,0(2):48-48.
-
7庞雅丽,姜辉.中式课例研究中“磨课”研究的内涵、实践样态及未来趋势[J].上海教育科研,2020(10):33-37. 被引量:3
-
8孔令强,王立同.反思性磨课的实践走向[J].教学与管理,2022(8):23-25.
-
9郭晶,鞠宽礼.浅谈磨课中的“四磨”[J].江西教育,2022(39):63-64.
-
10刘玉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培训的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1):160-163. 被引量:1
-
1王德晓.“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为何与何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33(4):5-8. 被引量:1
-
2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J].宁夏教育,2007(9):79-80.
-
3褚新红.创建青年学习小组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J].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0(22):51-51.
-
4武新英.浅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校本教研[J].小学校长,2006(1):17-18.
-
5陆静.“走班”走出成长的幸福感觉[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1(7):43-43.
-
6王德红.让智慧在“同课异构”研讨中生成[J].甘肃教育,2010(20):24-24.
-
7王栋.教学模式要做到统一与变式有机结合[J].天津教育,2010(6):32-32.
-
8冯国昌,殷伟康.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195-195. 被引量:3
-
9杨奇斌.“0”分的作家梦[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1(8):53-54.
-
10邱海燕.教学工作莫以分数定好恶[J].吉林教育(教研),2012(2):12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