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民间文学的口头语言范式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并不以为口头文学为“文学”,致力于将当时的民间口头文学书写为书面文学。至今,仍有许多民间文学工作者在从事这一转化的工作。在过去,广大民众不识字,不能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他们从事的文学活动只能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民间文学只能在口头创作、口头交流。书面语言普及以后,民间口头文学能否持续下去呢?民间文学的口头语言范式有什么特点呢?谈论民间文学的范式,应该在口头语言的层面上进行。这也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 万建中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86-93,共8页 Folklore Studies
基金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文学的生活特征及其理论建构"的系列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

  • 1[7]Benjamin,W.(本雅明),1968a(1 st ed. 1936)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In W. Benjamin, Illuminations: essays and reflections (ed. H. Arendt). New York.

共引文献70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