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世界范围内丙烯需求强劲,本文介绍了目前工业化生产丙烯的4种主要工艺技术路线,分析比较了其增产丙烯的优缺点。
作者
许养贤
机构地区
陕西延安炼油厂
出处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关键词
丙烯
生产
工艺技术
进展
分类号
TQ221.212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TQ633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5
1
王巍.
催化裂化生产丙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5,35(2):20-24.
被引量:13
2
候芙生.炼油工程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51—152
3
潘罗其,颜刚,邱中红,鲁维民.
ARGG装置增产丙烯技术的工业应用[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1):27-30.
被引量:2
4
王孟,刘伯华.
丙烷、异丁烷脱氢诸工艺比较[J]
.当代石油石化,1993,0(6):39-41.
被引量:6
5
陈香生,刘昱,施磊.
以天然气或煤基为原料的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工业化应用进展[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5,35(1):5-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谢朝钢,施文元,蒋福康,李再婷,范雨润,唐清林,李荣楣.
Ⅱ型催化裂解制取异丁烯和异戊烯的研究及其工业应用[J]
.石油炼制与化工,1995,26(5):1-6.
被引量:23
2
祝良富,石啸涛,李继炳.
40万t/a催化裂解装置的试运行及标定[J]
.石油炼制与化工,1996,27(9):7-12.
被引量:12
3
李再婷 谢朝钢.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版.第五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37-262.
4
Marcello P. J Oil & Gas ,1997,95(26):71.
5
中国化工在线(www.chemsina.com),2003-01-10-2004-05-24
6
谢朝钢.
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裂解催化剂及其工业应用[J]
.石油化工,1997,26(12):825-829.
被引量:32
7
卢捍卫.
多产丙烯的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探讨[J]
.炼油设计,2000,30(11):10-14.
被引量:36
8
周琼.
FCC装置增产轻烯烃技术[J]
.工业催化,2001,9(3):14-19.
被引量:12
9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Beij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SINOPEC Jinan Refinery.
催化裂解工艺的工业应用[J]
.石油炼制,1991,22(9):1-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9
1
袁晴棠.
发展石化原料生产技术加快石化工业发展[J]
.石油化工,2005,34(z1):12-17.
被引量:2
2
白尔铮,胡云光,林衍华,陈庆龄.
C1化工技术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2005,34(z1):304-306.
被引量:3
3
潘澍宇,江洪波,翁惠新.
甲醇作为催化裂化部分进料的反应过程[J]
.化工学报,2006,57(4):785-790.
被引量:8
4
王巍.
小分子烯烃在丝光沸石上吸附的分子模拟[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6,22(3):61-67.
被引量:3
5
杨丽静,田松柏,田辉平.
催化裂化多产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6,24(4):319-322.
被引量:15
6
徐占武.
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新技术[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36(8):4-8.
被引量:11
7
王敏,陈金鹏,王海彦,魏民,马俊.
轻汽油在HZSM-5分子筛上催化裂解制丙烯的研究[J]
.工业催化,2006,14(11):23-25.
被引量:3
8
张彩娟,杨剑.
增产丙烯的技术及其经济性比较[J]
.金山油化纤,2006,25(4):20-25.
被引量:1
9
尹有军,李建国.
CEP催化剂在CPP工业试验装置上的应用[J]
.炼油与化工,2007,18(3):15-17.
被引量:7
10
李晓红,沙有鑫,李春义,张建芳,杨朝合,山红红.
FCC轻汽油催化裂化生产丙烯反应规律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07,35(2):181-18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04
1
刘志国.
透明聚丙烯开发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19,0(23):181-182.
被引量:2
2
张卿,巩雁军,胡思,张兰兰,夏至,温鹏宇,窦涛.
甲醇转化制丙烯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11,30(S1):134-138.
被引量:11
3
姚国欣.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丙烯生产技术[J]
.现代化工,2004,24(8):4-9.
被引量:16
4
郑波,许尔东,华伟明,乐英红,高滋.
硫酸化的SBA-15负载Cr_2O_3催化剂上丙烷CO_2氧化脱氢[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4):580-583.
被引量:3
5
瞿勇,胡云光,林衍华.
丙烯增产技术开发进展及前景分析[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0(5):46-51.
被引量:24
6
杨雪峰.
丙烯增产技术[J]
.金山油化纤,2005,24(2):25-27.
被引量:3
7
崔小明.
国内外丙烯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5(8):13-16.
被引量:4
8
朱明慧,王红秋.
国外丙烯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及技术经济比较[J]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38-42.
被引量:19
9
王巍,谢朝钢.
催化裂解(DCC)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21(1):8-13.
被引量:58
10
柯丽,冯静,张明森.
甲醇转化制烯烃技术的新进展[J]
.石油化工,2006,35(3):205-211.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6
1
苑慧敏,赵春晖,张永军,张志翔,张宝军,王凤荣.
丙烯增产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7):15-18.
被引量:4
2
乐英红,华伟明.
CO_2氧化低碳烷烃脱氢制低碳烯烃[J]
.石油化工,2010,39(4):359-365.
被引量:2
3
韩香莲.
丙烯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2013,42(5):60-62.
被引量:16
4
王淑新,台宝泉,张雅静,王康军,高国磊,吴静.
不同金属改性HZSM-5对甲醇制丙烯(MTP)反应性能的影响[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5,40(4):11-14.
5
杜锐君.
影响气分装置丙烯收率的因素及优化方案[J]
.化工管理,2017(18):45-46.
被引量:2
6
张楚珂,田涛,王之茵,卢海虹,薛飞.
聚丙烯产品碳足迹核算及对比研究[J]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21,6(6):17-23.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申辉,黄亮,葛兰兰.
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及其工艺危险性分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12):26-28.
被引量:2
2
张惠明.
C_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技术进展[J]
.石油化工,2008,37(6):637-642.
被引量:28
3
毛东森,郭强胜,卢冠忠.
甲醇转化制丙烯技术进展[J]
.石油化工,2008,37(12):1328-1333.
被引量:24
4
唐志诚,张海涛,季东,汪毅,高雄厚,吕功煊.
C4烃催化裂解增产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J]
.分子催化,2009,23(6):564-573.
被引量:3
5
姚本镇,徐泽辉.
甲醇制丙烯的技术进展及经济分析[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0,26(2):7-11.
被引量:7
6
张帆,聂颖颖,缪长喜,乐英红,华伟明,高滋.
Cr/NaZSM-5催化剂上CO_2氧化丙烷脱氢反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33(1):96-101.
被引量:7
7
马新龙,张萍,高道伟.
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技术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12,40(8):37-39.
被引量:3
8
杨英,彭蓉,肖立桢.
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及其经济性分析[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4,30(3):6-10.
被引量:22
9
柏凌,陈功东,刘程,刘芬.
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2015,35(8):23-27.
被引量:3
10
王淑新,台宝泉,张雅静,王康军,高国磊,吴静.
不同金属改性HZSM-5对甲醇制丙烯(MTP)反应性能的影响[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5,40(4):11-14.
1
林喜振.
烯醛法合成异戊二烯工艺技术进展[J]
.中国化工贸易,2012,4(7):24-24.
2
龚家竹.
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进展[J]
.无机盐工业,2003,35(6):5-7.
被引量:34
3
杨瑾.
我国洗涤助剂的应用及生产工艺[J]
.化工科技市场,2004,27(10):42-45.
被引量:5
4
燕丰.
神华集团开发出从聚丙烯生产尾气中回收烯烃单体的设备和方法[J]
.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41(2):46-46.
5
吴言,王芳.
再生式二氧化硫脱除工艺技术进展(上)[J]
.化工译丛,2004(3):33-37.
6
彭琳(译),宋芙蓉(校).
先进的丙烷氧化脱氢工艺[J]
.国内外石油化工快报,2008(10):11-14.
被引量:3
7
生漆的生产方法[J]
.中国生漆,2006,25(1):48-48.
8
孙元智,张清,王贻谦.
万吨级氯化法钛白新型氧化反应器的研制开发(Ⅱ)[J]
.钛工业进展,2002,19(3):12-16.
被引量:2
9
王璐.
(阴极)电泳涂装的工艺条件及其控制管理[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18):190-190.
10
信息报道[J]
.当代石油石化,1993,0(3):47-49.
石油化工应用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