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农业》
2006年第9期1-1,4,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10
-
1韩荣培.“饭稻羹鱼”——水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主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47-51. 被引量:13
-
2庞鹏沙,董仁杰.浅议中国水资源现状与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10(5):267-268. 被引量:19
-
3王文光,姜丹.傣族的饮食文化及其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6,19(3):34-39. 被引量:21
-
4严伟群,陆建明,周益民,蒋汉忠.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6). 被引量:4
-
5杨庭硕,吕永锋.人类的根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
6全京秀.环境、人类、亲和[M].崔海洋,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168,172,183-185.
-
7查光天 鲍思祈.气候因子对早稻产量构成的影响.浙江农业科学,1986,(4):176-179,198.
-
8尹绍亭.人与森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
9李颖.侗族饮食习俗与稻作文化的关系[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3):81-84. 被引量:6
-
10杨渊华.认识气候变化规律预防霜冻灾害[J].内蒙古气象,1995(6):21-2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7
-
1罗康智,杨小苹,林泽夫.论侗族传统生计对水环境优化的价值——来自黔东南侗族社区的个案分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3(4):8-12. 被引量:7
-
2罗康智.侗族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45-49. 被引量:11
-
3杨东升.论民族贫困山区旅游扶贫开发与问题——以贵州黎平县黄岗村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3,31(6):156-159. 被引量:1
-
4王宇丰.发展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山区稻作农业困境[J].广西民族研究,2014(5):64-70. 被引量:8
-
5李艳.稻鱼鸭共生系统在水土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价值探析——以从江县侗族村寨调查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8(2):27-32. 被引量:5
-
6纳日碧力戈,邹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万物和谐观[J].青海民族研究,2020,31(4):1-7. 被引量:8
-
7姜丽.黔东南黎平县侗寨粮仓农业景观的当代多维构建研究[J].城市建筑,2022,19(18):178-183.
-
1杨树华.安康市的土地资源与生态建设[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1):38-39.
-
2全若谷,谢仰钦.论江西省产粮大县的粮食转化增值[J].江西农业经济,1993(3):19-22.
-
3刘翠萍.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0(3):23-27. 被引量:1
-
4做活粮食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J].今日农村(江西),2000(3):12-13.
-
5曹宪锋,苏更林.粮食转化增值途径初探[J].中国粮食经济,2000(8):24-25.
-
6徐春江,卢光宏.大力发展食品工业 推动粮食转化增值[J].当代经济,1998(7):12-13.
-
7李福章,郝国庆.鹤壁市畜牧业“三个”基地建设大见成效[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1994,23(4):16-20.
-
8张克禄.狠抓粮食转化增值 确保农民增产增收[J].政策,1998,0(5):20-21.
-
9张大山.枣阳市粮食部门实现粮食转化增值[J].中国粮食经济,1998,0(8):44-45.
-
10李道亮,傅泽田.储备粮食更须储备农业生产能力[J].中国国情国力,1999(6):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