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才能激活赵树理——赵树理诞辰100周年纪念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想要激活赵树理,使其成为当前“三农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需要摆脱政治与文学、民间文学传统与五四新文学传统、赵树理艺术手法与现代性对立的研究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赵树理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
武新军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24-229,共6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学关系的批判性反思"(05CZW015)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启蒙
现代性
民间文学传统
赵树理
“三农文学”创作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戴光中.关于"赵树理方向"的再认识[J].上海文论,1988,(4).
2
郑波光.
赵树理艺术迁就的悲剧[J]
.文学评论,1988(5):168-169.
被引量:4
3
郑波光.接受美学与“赵树理的方向”[J].批评家,1989,(3).
4
董大中.赵树理论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140,18,19.
5
竹内实.关于“赵树理”型小说,竹内实文集第2卷[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6.
6
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周扬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95.
共引文献
13
1
李永建.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化内蕴解读[J]
.文学评论,2006(1):58-63.
被引量:5
2
傅书华.
关于赵树理和“山药蛋派”的几个问题——兼谈席扬《多维整合与雅俗同构——赵树理和“山药蛋派”新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2):12-16.
被引量:1
3
刘卫国.
跟不上方向的方向作家——论赵树理的当代境遇[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29-33.
被引量:1
4
彭晓波.
赵树理的创作思维与晋文化的联系[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05-111.
5
杜文婧.
时代与文学的对话——《三里湾》的经典浮沉[J]
.文艺争鸣,2008(12):105-109.
被引量:2
6
武新军.
赵树理与“人民文艺”传播网络[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23-27.
被引量:2
7
朱庆华,李丽芬.
两重视野下的赵树理文学史地位[J]
.丽水学院学报,2010,32(3):22-27.
被引量:1
8
傅书华.
赵树理文艺创作中的三晋文化特质及其深远影响[J]
.晋阳学刊,2011(1):22-30.
被引量:2
9
练暑生.
阶级、民族和20世纪80年代文学史中“农民”的出现[J]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1):65-70.
10
古远清.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2001,18(2):36-42.
同被引文献
11
1
郑波光.
赵树理艺术迁就的悲剧[J]
.文学评论,1988(5):168-169.
被引量:4
2
蔺羡璧.
我们还需要赵树理——和戴光中、郑波光同志商榷[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2):49-58.
被引量:1
3
宋阜森.
关于赵树理悲剧的再思考[J]
.齐鲁学刊,2005(4):92-96.
被引量:1
4
文化部关于整顿和加强文化馆、站工作的指示.新华月报,1954,(2):200-200.
5
侯金镜.让短篇小说在农村中扎根落户[M]//侯金镜文艺评论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72.
6
张骏祥.导演沪剧《罗汉钱》所想到的.文艺报,1952,(23):14-15.
7
高洁.学习豫剧并运用它来表现现代生活.戏曲研究,1958,(4):103-110.
8
张庚.评剧《三里湾》观后感[M]//张庚戏剧论文集1949-195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09.
9
戴光中.关于"赵树理方向"的再认识[J].上海文论,1988,(4).
10
云峰.
元杂剧大团圆结局与民族文化交融[J]
.民族文学研究,2018,36(3):144-15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武新军.
赵树理与“人民文艺”传播网络[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23-27.
被引量:2
2
朱庆华,陈俊.
基于“文化自信”的赵树理之文艺大众化实践[J]
.丽水学院学报,2022,44(4):60-6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杨.
当代文艺期刊研究的深度反思——评武新军著《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艺报〉(1949—1989)研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173-176.
2
温新瑞.
论抗战时期赵树理的文艺传播意识及其与编辑实践的关系[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4):82-88.
1
王光东.
民间文学传统与“我们”[J]
.当代作家评论,2012(2):118-120.
被引量:2
2
王远年.
民间文学传统与易卜生文学创作[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6):34-36.
被引量:2
3
李溱,屈琼.
莫言与福克纳家族系列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以红高粱家族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为例[J]
.芒种,2014(4):71-72.
4
陈思和,罗兴萍.
试论陈映真的创作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
.文学评论,2011(1):63-70.
被引量:3
5
板永明.
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发展问题的文化解读[J]
.北方文学(中),2015,0(1):10-11.
6
凸凹.
民间文学传统:当代创作的活水源头[J]
.群言,2016,0(1):35-37.
7
张静,陈建宪.
略论中国动画的民间文学传统[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22-24.
被引量:5
8
张联.
郭沫若史剧女性形象原型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2005(6):205-208.
9
王利丽.
乡村精神:解放区小说的民族品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25-131.
10
吴剑.
重新建构“五四”新文学传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5(5):60-64.
被引量:4
江西社会科学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