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7-109,共3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3
-
1刘福垣.推翻三座大山 建设和谐社会[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1):14-15. 被引量:1
-
2何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6(1):15-21. 被引量:32
-
3杨泽明.安多区域文化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探析[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36-37. 被引量:1
-
4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被引量:161
-
5高静文.社会系统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哲学研究,2006(4):27-33. 被引量:12
-
6龚天平.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维度[J].哲学研究,2006(4):117-120. 被引量:6
-
7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21(5):75-79. 被引量:124
-
8高文武,关胜侠.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和方法论意蕴[J].哲学研究,2006(6):113-118. 被引量:3
-
9赵曜.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16-19. 被引量:4
-
10陈占安.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3-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5
-
1李世雁,刘静妍.从生态学的层面以能量流动解析社会发展过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01-204. 被引量:2
-
2丁生云.论安多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J].青海民族研究,2007,18(1):105-109.
-
3陆树程,崔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7):103-109. 被引量:1
-
4穆亮红,梁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4-17.
-
5徐惠,卢旭华.富民思想与和谐社会——从思想省察的角度对二者统一性及现实性的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2):24-26.
-
1李治勇,唐国章.对“党内和谐”理论的再探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4-16.
-
2乔静.浅析和谐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职业圈,2007(08X):6-7. 被引量:1
-
3张国昌.浅谈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5(3):6-8.
-
4韦竞程.闪耀历史唯物主义光芒的和谐理论[J].当代广西,2007(4):41-41.
-
5《从和谐中国到和谐世界》等5种新书[J].出版参考,2011(18):43-43.
-
6马永兴.坚持用和谐理论指导基层党建工作[J].求贤,2008(4):16-16.
-
7践行和谐理论 构建和平家园[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5):59-61.
-
8牟钟鉴.探索宗教和谐理论[J].中国宗教,2012(2):26-30. 被引量:1
-
9肖黔兵.浅谈“和谐理论”在项目建设中的运用[J].管理观察,2012(24):166-166.
-
10李平.和谐理论与干部选拔[J].现代领导,2007(6):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