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明代前期科举社会的流动率——对何炳棣研究结论的思考
被引量:12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9期81-93,共13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0
-
1李弘祺.中国科举考试及其近代解释五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2):18-27. 被引量:8
-
2吕妙芬.对明清教育史研究的几点观察[J].大学教育科学,2005(5):59-64. 被引量:2
-
3卜正民,孙竞昊.家族传承与文化霸权:1368年至1911年的宁波士绅[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4):92-106. 被引量:16
-
4沈仁国.钱大昕《元进士考》中至正甲午科进士续考[J].学海,2003(2):151-156. 被引量:2
-
5何忠礼.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0(6):142-155. 被引量:34
-
6余新忠.清前期浙西北基层社会精英的晋身途径与社会流动[J]南开学报,2000(04).
-
7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文化研究,1999(4):59-66. 被引量:108
-
8桂栖鹏,尚衍斌.元代色目人进士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72-78. 被引量:9
-
9吴建华.科举制下进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0(1):99-103. 被引量:20
-
10B.A.埃尔曼,卫灵.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更新[J].国外社会科学,1992(8):57-62.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159
-
1余子侠.唐代秀才科考论[J].历史研究,1997(5):48-62. 被引量:4
-
2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J].历史研究,1990(5):119-135. 被引量:48
-
3何忠礼.张损之并非隋代进士[J].历史研究,1986(3):191-192. 被引量:2
-
4金旭东.《科举制起源辨析》之商榷[J].历史研究,1984(6):59-62. 被引量:5
-
5周东平.关于科举制起源的几点意见[J].历史研究,1984(6):62-64. 被引量:8
-
6何忠礼.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J].历史研究,1983(2):98-111. 被引量:18
-
7侯力.关于晚唐科举制度的几个问题[J].浙江学刊,1998(4):123-127. 被引量:2
-
8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2(1):157-173. 被引量:48
-
9陈国生.《明史》入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刍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0(2):121-136. 被引量:5
-
10桂栖鹏,尚衍斌.元代色目人进士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72-7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196
-
1黄承炳.文柄自决:唐宋间“赐进士”考论[J].中国史研究,2021(1):92-110. 被引量:1
-
2马晓娟.蒙元时期哈剌鲁人研究综述[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0(1):258-266.
-
3邓文韬,吴仪.元代泰定四年进士索元岱榜别、籍贯与仕履考[J].西夏学,2023(2):117-124.
-
4张程.《洛源杨公墓志铭》考释及相关问题讨论[J].西部考古,2023(1):298-311.
-
5沈登苗.对何炳棣“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中若干笔误的修正[J].科举学论丛,2022(2):55-61.
-
6沈登苗.论明初吉安在中国历史人文地标中的独特地位——以科举为中心[J].科举学论丛,2021(1):2-41.
-
7沈登苗.清代全国进士最小时空分布:县/科年的动态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举学论丛,2019(1):105-152. 被引量:1
-
8姚诗聪.汉中文化刍论[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9,0(1):183-197.
-
9李克玉.科举制度合理内核初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0):36-39. 被引量:2
-
10徐建成.论范氏家族藏书立家的文化谋略[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9(1):108-11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24
-
1陈长文.崇祯十三年赐特用出身科科年考实——兼谈明代进士题名碑的立石问题[J].文献,2005(3):168-175. 被引量:14
-
2邱进春,毛晓阳.官年与限年——兼与陈长文兄商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38-41. 被引量:5
-
3周绍良.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J].文献,2002(4):192-200. 被引量:5
-
4郭皓政.明代状元与文学[J].长江学术,2009(1). 被引量:1
-
5周腊生.《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状元正补(修订稿)[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1):35-43. 被引量:1
-
6周腊生.略论唐代的状元宰辅[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3):33-37. 被引量:1
-
7方旭玲.明代中后期国子监衰落原因试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28-33. 被引量:4
-
8朱铁梅,马琳萍.明代中前期程朱理学、八股文与文学创作的关系[J].河北学刊,2007,27(4):140-142. 被引量:1
-
9周小英,邱进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补——以明代江西进士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86-91. 被引量:3
-
10季平.明代福建进士的地域分布研究[J].教育与考试,2009(6):44-4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2
-
1左右.首届中央研究院自然科学类与人文社会科学类院士(1948)家庭和教育背景对比分析[J].新史学(北京),2020(1).
-
2宗韵,吴宣德.科举与社会分层之相互关系——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J].人文杂志,2007(6):140-146. 被引量:4
-
3方媛.明代科举与教育一体化对其政治风气的影响[J].理论界,2008(4):163-164.
-
4钱茂伟.明代的家族文化积累与科举中式率[J].社会科学,2011(6):142-150. 被引量:5
-
5沈登苗.澄清对何炳棣著《明清社会史论》的评价[J].社会科学论坛,2015(2):112-121. 被引量:3
-
6张天虹.“走出科举”:七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流动研究的再思考[J].历史研究,2017(3):137-148. 被引量:9
-
7朱湘铭.晚明科举文化生态下的交游场域及意旨——以“江西五大家”之一的杨以任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39(1):65-70.
-
8沈登苗.就明代进士祖上的生员身份与何炳棣再商榷——以天一阁藏《明代进士登科录》为中心[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1(1):314-322. 被引量:2
-
9朱安远.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问题的若干史实澄清——兼与陈福季先生商榷(下)[J].科技风,2019(7):194-198.
-
10梁志平.清代科举的社会流动性——基于学额的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22,10(6):78-91.
二级引证文献25
-
1丁修真.举人的进击:明清时期大运河上的科举、社会与国家[J].运河学研究,2021(2):16-32. 被引量:1
-
2常建华.七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0(1).
-
3廖涵.清代江西棚民的社会上升流动——以铅山篁碧村为中心[J].清史研究,2021(3):78-89. 被引量:1
-
4雷帆.明代私修类书《山堂肆考》特色发微[J].理论观察,2023(12):112-117.
-
5王红春.浅谈天一阁藏《洪武四年会试录》与《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J].科举学论丛,2021(1):78-90.
-
6左桂秋.科举功能下的史学普及:析明代纲鉴史书[J].山东社会科学,2012(7):42-45. 被引量:3
-
7陈彤旭.高考状元的特征分析——以三家网站高考报道栏目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3(6):68-71. 被引量:4
-
8赵轶峰.身份与权利:明代社会层级性结构探析[J].求是学刊,2014,41(5):188-200. 被引量:14
-
9吴琦,龚世豪.明初江西士大夫仕宦、交游与乡邦团体——以胡广为中心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1):118-125. 被引量:3
-
10丁修真.科举的“在地”:论科举史的地方脉络——以明代常熟县为中心[J].史林,2016(3):83-93. 被引量:8
-
1吴里人.漫谈内耗[J].中国行政管理,1988(3):25-25.
-
2徐文华,陆泉元,黄煜.克服农村党建“三高三低”之良策[J].现代领导,2002(9):37-37.
-
3程海霞.女性与科举[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1):41-43. 被引量:2
-
4张寒.2009中国慈善公益人才现状与发展调查 慈善中国之人才进度[J].中国西部,2009(12):24-25.
-
5欧石.何炳麟和湖南省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岳云基地[J].民主,2010(5):46-48.
-
6鲁华.论明代前期黔中高坡苗区与朝廷的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52-56. 被引量:1
-
7吴忠民,林聚任.城市居民的社会流动——来自山东省五城市的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1998(2):71-81. 被引量:19
-
8王东春.封建特权因素对中国法治化的制约[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36-38.
-
9柳庭和.为员工搭建“温馨之家”[J].中国工运,2011(4):37-37.
-
10李守君.合肥市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J].合肥科技,2005(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