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时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经之阶段,民国时期的学者针对这个问题,不仅从质的方面,而且从量的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转移的途径进行多种设计,提出了发展乡村工业、移民、强制劳动等消化途径,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对当前这一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6,共4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03J2D0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尤保耕.中国经济恐慌与经济改造[M].北京:中华书局,1935.
  • 2梁漱溟.往城市去还是到乡村来?[J].乡村建设,1935,(6).
  • 3翁文灏,顾鸿群.中国经济建设与农村工业化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 4方显廷.华北解决之重要及其前途[M]//方显廷.中国经济研究(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
  • 5朱伯康.关于战后重建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业,1945,(5).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19

  • 1钟祥财.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立国之争及其理论影响[J].社会科学,2003(11):93-102. 被引量:4
  • 2郑林庄.《我们可走第三条路》,转引自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同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759页.
  • 3方显廷.《中国经济研究》(下),商务印书馆(长沙),1938年,第601-602页.
  • 4方显廷.《华北解决之重要及其前途》,《中国经济研究》(上),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64页.
  • 5气贺勘重著,谭国栋译.《农业政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72页.
  • 6章士钊.《何故农村立国》,1927年《甲寅周刊》第1卷37号.
  • 7章士钊.《何故农村立国》,转引自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同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720-721页.
  • 8吴觉农.《中国农业的现代化》[J].申报月刊,1937,2.
  • 9吴觉农.《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引自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同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79页.
  • 10尤保耕.《中国经济恐慌与经济改造》,中华书局,1935年,第181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