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共生思维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共生思维,是陷于困境的西方传统本体思维转向伦理思维的合理进路,亦是现代社会存在的真切“守望”。它要求人们站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上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之间更加合理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由此需摆脱非此即彼的对立型思维,养成互补双赢的共生型思维。
作者
顾智明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6-129,共4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共生思维
社会存在
真切“守望”
分类号
B017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39
1
龚静.
组织文化: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取向[J]
.教育研究,2005,26(7):55-58.
被引量:25
2
熊铭.
谈现代战略管理理念[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X):40-41.
被引量:1
3
王英杰.
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解析——一个文化的视角[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5(1):55-65.
被引量:146
4
朱佳妮.
德国“卓越计划”与“精英大学”初探[J]
.世界教育信息,2007,20(5):25-29.
被引量:14
5
曾鹏.
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成长研究——基于种间竞争的城市“寄生”与“共生”[J]
.城市问题,2007(6):24-27.
被引量:8
6
RK默顿.科学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363,365,366,369.373,376.
7
周成名 李继东.共生时代的哲学和伦理基础.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0).
8
伯顿·克托克,等.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
9
理查德·H.霍尔.组织:结构过程及其结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0
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引证文献
5
1
孙圣勇.
论乡(镇)善治的多中心共生发展政策[J]
.企业导报,2009(8):25-25.
2
金家新,易连云.
论组织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构[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32(5):139-144.
3
王涛.
“共生”视域下隔代教育的价值[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1-33.
被引量:15
4
金家新.
论组织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构[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2(3):11-17.
5
胡正荣,于成龙.
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战略升维[J]
.对外传播,2023(4):4-8.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胡正荣,王天瑞.
绿树成荫在于根深、枝繁、叶茂:新时代国际传播理念的三重升维[J]
.青年记者,2024(7):5-11.
被引量:2
2
王晓煊.
现代家庭中隔代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教育观察,2021,10(12):99-101.
被引量:2
3
李陈哲,赵元猛.
隔代教育对幼儿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化解[J]
.当代家庭教育,2024(4):176-178.
4
陈世超,陈明昆.
基于“共生”隔代关系视域下的老年教育研究[J]
.成人教育,2014,34(1):15-18.
被引量:4
5
张岚.
隔代教育家庭中幼儿进餐问题的实践研究[J]
.幼儿教育研究,2016(5):50-53.
被引量:1
6
李芳,金科.
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及其治理创新[J]
.江苏教育研究,2016(11):3-9.
被引量:6
7
楼汉葳.
老龄化社会幼儿隔代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文教资料,2017(21):182-183.
被引量:1
8
毛可,张翔.
城市儿童隔代教育研究综述——基于21世纪以来CNKI的文献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8):89-93.
被引量:9
9
李娟.
共生视域下隔代教育的透视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18-220.
被引量:4
10
熊秀兰,刘兆阳.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山村祖孙隔代复合教育模式探寻——以安徽休宁县大连村为例[J]
.黄山学院学报,2019,24(4):88-92.
被引量:1
1
顾智明.
论共生思维[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2):25-27.
被引量:6
2
陈慧.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1):11-12.
3
魏传宪.
《庄子》的思维方法论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2002(4):21-27.
4
郭继民.
作为思维转向的后现代主义及其评价[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105-110.
被引量:2
5
陈涯倩.
近代西方自然观变迁新透视[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9(1):42-45.
被引量:1
6
段钢.
共生视野下的社会发展[J]
.学术月刊,2008,40(9):16-21.
被引量:6
7
贾江鸿.
笛卡尔的想象理论研究[J]
.现代哲学,2006(3):100-107.
被引量:3
8
孟维杰.
当代心理学文化转向方法论问题[J]
.心理科学,2009,32(2):492-494.
被引量:2
9
陈涯倩.
走向自由——近代西方自然观变迁新透视[J]
.南京社会科学,1997(4):23-27.
被引量:1
10
治水思维转向“精准”[J]
.新华月报,2016,0(22):56-5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