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高校贫困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它不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各高校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便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
张春兰
周石其
机构地区
赣南教育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26,共2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对策
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发展观
分类号
G448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8
参考文献
5
1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N].人民日报,2004-03—22.
2
孙永明,钱秋源.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83-384.
被引量:50
3
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湖南社会科学,2003(4):120-122.
被引量:68
4
方文晖等.谨防贫困生"心理贫困"[N].中国教育报,2003/9/3.
5
徐立京.完成伟大使命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N].经济日报,2006/3/9.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黄东,刘民,陈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22(5):580-581.
被引量:5
2
胡海青.
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调查[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53-56.
被引量:1
3
甘雄.
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
.文教资料,2007(15):37-39.
被引量:6
4
张跃飞.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7-9.
被引量:5
5
易晓敏.
浅论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成因及咨询干预[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9-11.
被引量:2
6
邵璀菊,李爱春,李景韬,郜建民.
甘肃高校特困生思想状况的调查[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24(2):120-123.
被引量:2
7
张长伟.
增权: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新视角[J]
.教育探索,2005(9):96-98.
被引量:20
8
陈琴.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被引量:57
9
阳林.
加强机制建设,提高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
.法制与社会,2008(36).
被引量:1
10
刘江毅.
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其对策[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5):118-12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19
1
朱敏,姚本先.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
.航海教育研究,2006,23(4):88-90.
被引量:2
2
邱勤.
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及脱贫策略[J]
.文教资料,2008(9):164-166.
被引量:3
3
胡海青.
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调查[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53-56.
被引量:1
4
朱立华.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
.文教资料,2007(4):47-48.
5
甘雄.
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
.文教资料,2007(15):37-39.
被引量:6
6
耿红.
多管齐下抓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
.文教资料,2007(34):249-250.
7
尚久.
对高校贫困生研究的审视与探新[J]
.消费导刊,2009,0(8):243-243.
8
张跃飞.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7-9.
被引量:5
9
易晓敏.
浅论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成因及咨询干预[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9-11.
被引量:2
10
谢君萍.
关于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77-7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1
1
胡海青.
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调查[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53-56.
被引量:1
2
甘雄.
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
.文教资料,2007(15):37-39.
被引量:6
3
张跃飞.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7-9.
被引量:5
4
杨琴.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0):113-115.
被引量:10
5
易晓敏.
浅论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成因及咨询干预[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9-11.
被引量:2
6
邵旭平.
高校“双重贫困生”现象分析与对策[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3):429-431.
被引量:4
7
邵璀菊,李爱春,李景韬,郜建民.
甘肃高校特困生思想状况的调查[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24(2):120-123.
被引量:2
8
赵红英,黄鹤龄.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
.高等理科教育,2005(3):67-69.
被引量:7
9
包水梅,王晓霞.
21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4):40-44.
被引量:44
10
张长伟.
增权: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新视角[J]
.教育探索,2005(9):96-98.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8
1
杨英华,张蕾.
贫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2(2):118-119.
被引量:3
2
夏金元.
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57-60.
被引量:2
3
蔡琼霞,庄莉.
贫困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50-250.
被引量:3
4
史美青.
高职院校农村籍学生与城市籍学生心理差异的成因分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1):156-157.
5
王海英.
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09(28).
6
王懿.
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2):246-247.
7
刘朝阳,高汉峰.
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55-56.
被引量:2
8
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湖南社会科学,2003(4):120-122.
被引量:68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胡海青.
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调查[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53-56.
被引量:1
2
甘雄.
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
.文教资料,2007(15):37-39.
被引量:6
3
耿红.
多管齐下抓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
.文教资料,2007(34):249-250.
4
尚久.
对高校贫困生研究的审视与探新[J]
.消费导刊,2009,0(8):243-243.
5
张跃飞.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7-9.
被引量:5
6
易晓敏.
浅论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成因及咨询干预[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9-11.
被引量:2
7
邵璀菊,李爱春,李景韬,郜建民.
甘肃高校特困生思想状况的调查[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24(2):120-123.
被引量:2
8
张长伟.
增权: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新视角[J]
.教育探索,2005(9):96-98.
被引量:20
9
陈琴.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被引量:57
10
阳林.
加强机制建设,提高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
.法制与社会,2008(36).
被引量:1
1
孙继军.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探索,2007(1):86-87.
被引量:1
2
钱强.
“八荣八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温州大学学报,2006,19(2):56-61.
被引量:5
3
汤文隽.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J]
.吉林教育,2008(29):13-14.
4
程六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5):181-182.
被引量:1
5
周亚萍,李风华.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和谐校园的构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212-214.
6
马玉澍.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J]
.煤炭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32.
7
于漪.
“八荣八耻”:师德建设的强劲推动力[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6(5):4-5.
8
何潇.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3):56-58.
被引量:1
9
吴瑞丽,杨伯成.
由“八荣八耻”谈辅导员的师德修养[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16(6):57-59.
10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J]
.中国人民教师,2006,0(3):1-1.
江西教育科研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