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防科技》
2006年第9期76-80,共5页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9
-
1杨振玉.长城长——透视我国预备役制度[J].中国人才,2007(8):4-11. 被引量:1
-
2宋华,黄正东,赵育新,陈文敏.现代心理战致伤理论与实践[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1):90-91. 被引量:5
-
3廖东升.美军心理战效果评估方法与特点[J].国防科技,2006,27(5):67-71. 被引量:3
-
4常艳娥.心理战构成要素探析[J].国防科技,2006,27(7):74-77. 被引量:2
-
5侯康明,袁建民.对美军预备役部队动员的理性认识[J].国防技术基础,2007(3):38-41. 被引量:2
-
6范明强.心理战目标对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20(2):31-34. 被引量:3
-
7郑恩,范宇.媒介进化论质性框架初探[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62-65. 被引量:5
-
8毛允杰,李青锋,朱兵.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心理战杀伤的分类[J].人民军医,2000,43(12):684-685. 被引量:8
-
9秦虹云,季建林.PTSD及其危机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9):614-616. 被引量:82
-
1樊高月.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及其运作[J].外国军事学术,2003,0(3):9-17.
-
2任金庆.推进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J].国防大学学报,2006(4):89-90.
-
3张宁.浅谈新形势下边防部队大队级党委如何发挥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5(9):27-27. 被引量:1
-
4李教,敬忠良,王安,何娇娜.作战融合系统的构成及其效能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4):34-37.
-
5施抗美.生活在“少年军校”[J].下一代,2011(8):17-17.
-
6刘照军,李海军,李卫华.预备役部队风采——云南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J].国防,2009(10):3-6.
-
7梁玉增,吴晓军.军事技术创新机制初探[J].军事经济研究,2000(1):21-22.
-
8顾坤明,于波.切实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0(2):47-48.
-
9林琳.军事人力资本及其效益问题的理论探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3(S1):107-108. 被引量:1
-
10张冠杰.如何对付多目标攻击——防空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J].火控雷达技术,2004,33(1):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