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异化”之累──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多维自我解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对“类本质”及其“异化”观念的解构,是通过多个维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实现的。在哲学上,随着“类本质”让位给历史进程中“现实的个人”,“异化”也让位给以物质生产为底蕴的社会实践,由此改变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方式的根本看法。在经济学上,分工的细化和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异化,而恰恰是人的本质借以无限展开的推动力量。在政治学上,民主作为人的解放的必要环节,不应理解为人的本质异化的政治终结,因此它也不应执著于“公意”,因为公意的合法性在于它与“众意”的不可分割性,并以众意为基础。
作者 郭凤海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7,共5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2梯利.西方哲学史:上册[M].葛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8杨宏利.告别人本主义——马克思科学人学观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1999(4):11-15. 被引量:4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10张一兵,仰海峰.马克思异化劳动范式的湮灭轨迹[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4):1-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4259

同被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