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59,共3页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参考文献2
-
1[英]莫利.电视、观众与文化研究[M].陆特勒基出版社,1996.176.
-
2[奥]维特根斯坦 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共引文献27
-
1刘高岑.当代心智哲学的演变及其意向性理论[J].齐鲁学刊,2005(2):116-120.
-
2宁爱兵,马良,熊小华.面向事实程序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7):112-115.
-
3李强.法律的道德论证——一个语言哲学的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5):17-24. 被引量:6
-
4刘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新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13(1):152-160. 被引量:23
-
5乔清举.论河流的文化生命及其对河流伦理学的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1-6.
-
6王桂亭.千年悖论:从“心灵之眼”到肉眼——关于“视觉中心主义”的思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06-111. 被引量:7
-
7王芳.斯金纳思想史研究中的修辞理论[J].理论导刊,2009(10):35-37.
-
8王庆丰.辩证法理论的语言学转向[J].社会科学研究,2010(5):107-113. 被引量:3
-
9张生.浅论诗歌的灵魂及身体——以语言哲学为视角[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6(6):18-22.
-
10胡明.维特根斯坦“语法研究”背后的隐喻——关于“深层语法”哲学的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6):45-48.
同被引文献386
-
1蔡文之.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破——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J].社会科学,2007(11):96-103. 被引量:35
-
2冯国有.媒介话语权博弈与公共政策利益选择[J].理论与改革,2007(3):17-18. 被引量:7
-
3范柏乃.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成因的实证调查[J].理论观察,2004(6):38-41. 被引量:6
-
4张旭霞.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公信力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94-97. 被引量:10
-
5郝滢.西方公共话语权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S1):102-103. 被引量:4
-
6何显明,汪水波.地方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运作成本相关性的制度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S1):44-46. 被引量:45
-
7薛菁.推进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行政与法,2008(11):69-71. 被引量:3
-
8张帆.政府公信力问题探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38-42. 被引量:11
-
9石荣广.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现状及对策探析[J].各界,2007(4):19-20. 被引量:8
-
10张旭霞.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4):38-3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50
-
1江蓉.政府公信力:内涵、测度与提升路径[J].西部发展研究,2020(2):152-167. 被引量:1
-
2胡洪彬,吴玲玲.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4):86-92. 被引量:7
-
3周红,艾太强.公共危机管理状态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4):107-110. 被引量:20
-
4陈永国,钟杨.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中国城市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调查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3):16-23. 被引量:24
-
5李昕.网络社会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对策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15(5):35-39.
-
6郭蕾.城市公用事业中的话语权垄断与政府规制[J].城市问题,2007(12):74-78. 被引量:6
-
7武晓峰.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5):63-67. 被引量:100
-
8刘学民.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战略思考[J].行政与法,2009(7):8-10. 被引量:5
-
9么英莹,金瑞.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3):201-202. 被引量:3
-
10邓引远.转型期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9):224-225.
二级引证文献324
-
1谢泽惠.权威媒体和自媒体持续性效应差异及改进措施[J].新闻传播,2019,0(17):55-56. 被引量:2
-
2江蓉.政府公信力:内涵、测度与提升路径[J].西部发展研究,2020(2):152-167. 被引量:1
-
3刘旭红,余江,丁嘉绪.法治化进程中警察执法公信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2):45-52.
-
4钟雨汐,郭守运.数字经济时代“大食物观”理念的媒介传播策略分析[J].华夏文化论坛,2024(1):285-292.
-
5李冉,程杰.失独家庭老年人生存状况与长期照护需求[J].福祉研究,2021(1):42-56.
-
6宋霞刚.政府工作绩效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83-89. 被引量:2
-
7任国友.工会治理体系建设及其治理能力提升路径[J].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1):25-48.
-
8武照亮,丁蔓,周小喜,段存儒.社会资本和公众参与对政府环境治理评价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大气环境治理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9):1-10. 被引量:9
-
9胡洪彬,吴玲玲.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4):86-92. 被引量:7
-
10陈永国,钟杨.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中国城市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调查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3):16-23. 被引量:24
-
1齐乃波.自由总是相对的,言论不是随意的[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09(3):93-93.
-
2李鑫.以情入手 搭建平台 凝聚团队——北京振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工会发挥职能作用纪实[J].工会博览,2015,0(34):42-42.
-
3北京市关工委网站正式开通[J].中国火炬,2014,0(8):45-45.
-
4郭若虚.做执行《产品质量法》的模范[J].质量与可靠性,2000(5):2-4.
-
5朱国鑫.站在新五十年的起点——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十五”规划[J].中国政协,2006(3):48-49.
-
6刘峻峰,苏祥贵.公民说的对,我们就采纳[J].山东人大工作,2001,0(12):22-22.
-
7李克杰.废“行政强拆”是对司法的严峻考验[J].检察风云,2011(2):41-41. 被引量:1
-
8张小奕.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驳美国有关南海的“航行自由”言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160-161.
-
9张小奕.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驳美国有关南海的“航行自由”言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150-151. 被引量:1
-
10王丰斌.得莫利炖活鱼“炖出”商标保护案[J].现代经济信息,2005(3):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