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伊桑作品中的反和声手法(下)——《大提琴协奏曲》(1976)简析
被引量:2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6,共5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参考文献3
-
1罗新民.主要音透视——尹伊桑音乐创作的观念与技法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1):19-29. 被引量:13
-
2[德]沃尔夫冈·布尔德 尹耀勤 赵志扬译.主要音技术与欧洲作曲技术—关于尹伊桑第一交响乐1982/83[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6,(3):23-23.
-
3[德]汉斯·厄斯 尹耀勤 赵志扬译.源自道的音乐—《洛阳》联想[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6,(1):26-26.
共引文献12
-
1李吉提.《五月的圣途》的单个音表述和节奏技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3-12. 被引量:13
-
2罗新民.尹伊桑作品中的反和声手法(上)——《大提琴协奏曲》(1976)简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32-43. 被引量:1
-
3徐戈.伊桑·庸《现代长笛练习曲》的演奏[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4):175-181. 被引量:1
-
4王冲.杨立青《悲歌》中传统音乐元素使用方式的研究与思索[J].音乐时空,2015,0(6):45-48.
-
5贺希格图.蒙古国作曲家B·沙日布创作技法的研究[J].当代音乐,2015(17):23-28.
-
6李鲲.尹一桑《第一交响曲》中的音乐语汇[J].黄河之声,2018(7):6-7.
-
7陈牧声.轴心音作曲原理及其音乐创作实践——“同均三宫”理论的启示和意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2):48-60. 被引量:6
-
8江雪.探析东亚文化背景下音乐创作中的传统继承与审美意趣--以《FIRI》、《梦天》和《腾》为例[J].黄河之声,2021(6):33-35.
-
9方权一.尹伊桑长笛独奏《声音》中的“弄音”元素分析[J].人民音乐,2021(6):69-73.
-
10董方剑.贾国平《宁波组曲》第一乐章“河姆渡之声”音高组织研究[J].黄河之声,2022(23):20-29.
同被引文献22
-
1于润洋.肖邦音乐的民族内容——纪念波兰杰出音乐家肖邦诞生一百七十周年[J].音乐研究,1980(1):94-121. 被引量:22
-
2刘康华.二十世纪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衍生的音高关系体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13-21. 被引量:55
-
3渡边未帆,周耘.1950年代的武满彻——从五声音阶到意识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2):42-47. 被引量:5
-
4朱践耳.《取“对立”求“合一”》.
-
5音乐论文集《中国与西方:一种新音乐的诞生》,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127页.
-
6瓦尔特.基泽勒.《二十世纪和声技法》(杨立青译)的引言第1页篇首语的一句话.
-
7特奥多尔.维.阿多诺.《美学理论》法兰克福,美因茨,1970,第62页.
-
8(日)秋山邦晴著.昭和的作曲家们[M].东京,音乐之友社,1979.
-
9(德)瓦尔特.基泽勒著.二十世纪和声技法[M] (.杨立青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
10彼得.纳尔逊、爱德华.格林、梁雷主编.音乐论文集.中国与西方:一种新音乐的诞生[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
1高为杰,盛韵.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2007(1):65-66. 被引量:2
-
2袁政谦.听乐散记[J].校园歌声,2009(4):20-22.
-
3姜芷若.《大提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2):45-54. 被引量:1
-
4李莉.拉罗与《伊斯国王》[J].歌剧,2008(5):42-44.
-
5罗新民.尹伊桑作品中的反和声手法(上)——《大提琴协奏曲》(1976)简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32-43. 被引量:1
-
6李严欢.世纪伟大艺术家系列(一)[J].音乐爱好者,2005(6):54-55.
-
7王小晔.用耳去聆听 用心去感受——谈《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小提琴与钢琴伴奏的配合[J].音乐生活,2016(9):57-57. 被引量:1
-
8李燕.鲁托斯拉夫斯基《大提琴协奏曲》的结构与“有限偶然”技法分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57-62. 被引量:1
-
9禤建基.弦歌颂华年——听女大提琴家赵静、女高音张立萍演出有感[J].视听前线,2012(9):121-121.
-
10谢颖.三乐篇[J].音乐爱好者,2005(2):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