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
-
1[澳]T·艾伦 著,郭彤.东南亚国家联盟[M]新华出版社,1981.
同被引文献53
-
1吴前进.1990年以来中国-新加坡民间关系的发展——以中国新移民与当地华人社会的互动为例[J].社会科学,2006(10):83-91. 被引量:13
-
2陈丽芬.冷战后美国在新加坡外交中的作用[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0(3):94-111. 被引量:5
-
3魏炜.透视新加坡对美国外交[J].历史教学问题,2004(5):74-78. 被引量:1
-
4张锡镇.9·11后美国加紧推进同东盟国家关系及我国的应对之策[J].南洋问题研究,2005(4):1-6. 被引量:6
-
5孙景峰.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面临的三大挑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1):7-11. 被引量:7
-
6师雯,李路曲.新加坡治理腐败的政治与文化基础[J].理论探索,2006(1):139-141. 被引量:8
-
7曾玲.社群整合的历史记忆与“祖籍认同”象征: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J].文史哲,2006(1):14-21. 被引量:12
-
8魏炜.冷战时期苏联在新加坡大国均势战略中的地位及变化[J].国际论坛,2006,8(1):26-30. 被引量:2
-
9孙景峰.新加坡威权体制的构建与社会发展成本的降低[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14-16. 被引量:3
-
10李志明,章空尽.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对中国养老保障的启示[J].理论界,2006(2):113-114. 被引量:5
-
1E.F.舒马赫.规模问题[J].科学决策,1997(1):44-48. 被引量:1
-
2刘蜀贝.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与山西生存力的提高[J].生产力研究,2006(6):142-143.
-
3管理学其他学科[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6,12(24):250-250.
-
4施墨.秦绪星:空调系统集成的品牌之路[J].东北之窗,2009(18):10-13.
-
5刘自觉.理论前沿 超越生产力之上[J].中国改革,2003(5):66-67.
-
6韩东旭,李广周.产学研合作——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天津科技,2010,37(5):61-62. 被引量:3
-
7林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J].发展研究,2007,24(1):84-85. 被引量:5
-
8张正伦.一场新的持久战——论综合国力的较量[J].世界研究与发展,1992,14(1):1-6.
-
9程东辉.能力本位走俏21世纪[J].互联网天地,2005(8):56-57.
-
10李衍华.关于农垦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1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