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课例反思研究:信息技术教师行动研究的新取向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行动研究比较符合一线教师的工作与研究需求,因而深受课程专家的推崇和教师们的喜爱。课例反思研究,作为教师行动研究的新取向,不仅为新课改实验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所接受,而且,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一课三议模式和基于网络平台的远程合作研究模式。本文从当前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课例反思教学的概念和相关模式。
作者
冯伯虎
李艺
机构地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61,共4页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
行动研究
课例反思研究
网络平台发布
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1
冯伯虎.
新课改呼唤:专家指导下的远程合作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18(2):68-68.
被引量:2
2
..“一课三议”活动的主要过程[DB/OL]..http://2184.612/123/jxgl/Printasp?ArticleID=227.,,..
共引文献
1
1
冯伯虎.
追求形神兼备的网络教研——对提高网络教研实效的思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5):13-15.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30
1
钟和军.
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2004(9):45-48.
被引量:27
2
岳欣云.
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兼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61-65.
被引量:18
3
李海霞,韩锡斌,程建钢.
数字校园中资源中心的研究与构建[J]
.中国电化教育,2005(1):72-75.
被引量:44
4
金陵.
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与“神”[J]
.信息技术教育,2005(7):8-9.
被引量:5
5
刘昌浩.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博客群中的播客们[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5(8):6-7.
被引量:1
6
姜大源.
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
.教育研究,2005,26(8):53-57.
被引量:346
7
范兆雄.
论教师课程实施观念与行为变革[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6):106-109.
被引量:7
8
冯伯虎.
构建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课程交流平台——“信息技术课程网”及“大路”论坛开通周年[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59-61.
被引量:2
9
冯伯虎.
新课改呼唤:专家指导下的远程合作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18(2):68-68.
被引量:2
10
潘文涛.
基于网络资源的混合教学模式行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6(8):49-51.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1
1
周光道.
浅谈校本教研的新途径——网络教研[J]
.华章(初中读写),2008(17).
2
陈宝红.
让网络教研翩跹起舞[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9):59-59.
3
冯伯虎.
追求形神兼备的网络教研——对提高网络教研实效的思考[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5):13-15.
被引量:12
4
冯伯虎,姜莉.
《数字化图像设计与加工》的教学设计与评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7(5):83-85.
被引量:2
5
冯伯虎.
别让教育理论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2):11-13.
被引量:1
6
张逢武.
历史博客教学新模式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94-94.
7
唐章蔚,张伟平,任英杰.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混合培训模式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8(9):53-55.
被引量:3
8
付春敏,黄建华.
网络技术在英语教研工作中的应用[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11(3):89-92.
被引量:2
9
冯伯虎,何蓉.
课例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模式构建——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4):47-51.
10
李艳霞,王晓丽.
网络环境下“数控机床及应用”教学设计研究[J]
.考试周刊,2010(40):181-18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王小明.
区域推进网络教研的探讨[J]
.中国电化教育,2008(7):79-81.
被引量:7
2
王小明.
区域推进网络教研探讨[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1):67-68.
被引量:1
3
王亚萍.
关于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分析与反思[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8(9):11-13.
被引量:1
4
陈铭,梁超香.
基于OBLOG技术的网络教研平台设计[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8):119-120.
被引量:1
5
王亚萍.
关于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分析与反思[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2):19-21.
被引量:14
6
冯伯虎,何蓉.
课例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模式构建——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4):47-51.
7
王亚萍.
中小学网络教研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5):32-34.
被引量:6
8
李琳,孙卫华.
网络教研活动的社会网络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0,16(6):107-112.
被引量:2
9
罗琳,王娇娇,王莉,寇亚兰,宋维虎.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混合培训模式实施策略[J]
.科技经济市场,2011(7):75-76.
10
李霞,李瑞华.
网络教研形式的适用性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2):202-203.
被引量:1
1
杨金森.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
被引量:1
2
马新书.
谈新课改中农村教师的适应性问题及对策[J]
.教育艺术,2007(6):60-61.
3
坚持科研引领 整体推进区域课程改革[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6):3-4.
4
安玲玲,刘静.
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堂的主人[J]
.新课程学习,2015,0(5):131-131.
5
冯伯虎,姜莉.
《数字化图像设计与加工》的教学设计与评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7(5):83-85.
被引量:2
6
赵德福.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课程改革——来自新课改实验区的报告[J]
.中国基础教育(内刊),2007(3):12-14.
7
何振环.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探索[J]
.生活教育,2016,0(14):97-99.
被引量:1
8
张万永,陈杰.
我的“圈子”生活[J]
.中国学校体育,2009,28(1):77-77.
9
张芳芳.
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分析[J]
.长江丛刊,2016(6):140-140.
10
一个也不能少[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5(5):46-47.
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