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作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探讨了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关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相关理论阐释,主要围绕艺术作品如何转化为审美对象,作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特征等三个问题展开。而把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界定为准主体则是现象学美学的独创与理论贡献。
作者 张永清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80,共6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美]福莱德·R·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 2Richard Keamey,Modem Movements in European Philosophy(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6).p.23
  • 3[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面上学思想》,曹卫东,傅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168页
  • 4Dabney Townsend.Aesthetic Objects and Works of Art(London Academic.1989).p.12-13.p.7
  • 5张永清.技术关联时代的美学走向——杜夫海纳对技术对象审美化的探讨[J].晋阳学刊,2000(1):54-59. 被引量:4
  • 6“现象学视域中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01,.
  • 7杜夫海纳 韩树站.《审美经验现象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
  • 8杜夫海纳:《论抽象绘画的表现性》,《美学与哲学》,孙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24页
  • 9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First published 1995,by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age 200
  • 10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First published 1995,A Companion to Aesthetics, edited Davaid Cooper, page 124.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74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