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代表诉讼财产性与非财产性认定(涉及诉讼费用的交纳)、胜诉原告股东的权利确认等内容;而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前置程序和诉讼费用担保制度这两个方面。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关乎整个制度价值的真正实现,因而在立法中必须综合权衡。
作者
邱房贵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78-83,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司法建议
分类号
D92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黄辉.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A].王保树.商事法文集 (第七卷)[C].法律出版社,2002..
2
[冰岛] 思拉恩·埃格特森.吴经邦,等译.经济行为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大鹏证券联合课题组.上市公司民事赔偿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N].证券时报,2001-09-03.
4
汪公文.论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股东的资格问题[EB/OL].www.Thinker-empire.com,2003-04-05.
5
[加拿大]布赖恩·R·柴芬斯.公司法:理论、机构和运作[M].林华伟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337.
6
Michael B.Metzger.Business Law and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concepts and cases[M].eighth edition,Richard D.Irwin,inc,1992:996 -1000.
7
[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公司法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33.
8
张明远.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研究[EB/OL].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jinrong/papers/student/STU11.asp,2002-11-10.
共引文献
42
1
刘文.
基于公司治理理念的公司资本制度选择[J]
.社会科学研究,2004(6):86-89.
被引量:5
2
谢朝斌.
20世纪“经营者革命”对公司治理演变过程影响的考察——法学和经济史学视角[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1):109-114.
3
李明辉.
论虚假陈述民事诉讼的方式[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1):79-85.
被引量:2
4
谢朝斌.
论我国股份公司代表权制度及其立法改革[J]
.河北法学,2005,23(9):34-40.
被引量:5
5
袁俊.
股东派生诉讼制约机制之设计——在新修订《公司法》即将施行之际[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67-70.
被引量:2
6
郑泰安,李鹏.
公司僵局的新司法救济途径探索——以公司分立为视角[J]
.经济体制改革,2005(6):79-83.
被引量:18
7
郑莹.
有限责任制度下的债权人利益保护[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1):154-158.
被引量:5
8
傅穹,曹理.
股东派生诉讼提起权滥用防止研究——兼评2005年《公司法》的相关规定[J]
.当代法学,2006,20(2):53-60.
被引量:25
9
高政利,李亚伯,欧阳文和.
公共选择视角:论组织制度的宽放效应[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1):47-53.
被引量:2
10
王开盛,杜跃平.
投票参政权、城市偏向制度与城乡收入差距[J]
.经济体制改革,2006(3):19-23.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7
1
张民安.
派生诉讼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4(6):36-43.
被引量:52
2
刘瑛.
从均衡角度出发的派生诉讼制度构建[J]
.中州学刊,2005(2):108-111.
被引量:3
3
张永志.
对我国《公司法》修订草案派生诉讼条件的思考[J]
.中国律师,2005(5):52-53.
被引量:1
4
徐尉.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
.行政与法,2005(6):121-123.
被引量:3
5
黄建水,尹猛.
论我国新公司法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61-65.
被引量:12
6
[9]复旦大学-大鹏证券联合课题组.上市公司民事赔偿与股东诉讼制度研究[N].证券时报,2001-09-03.
7
[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
引证文献
1
1
李有星,徐晓琼.
论股东派生诉讼的激励和滥用制约机制[J]
.西部法学评论,2007(5):13-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焦栋.
浅析对股东派生诉讼利益博弈的理性认识[J]
.法制与社会,2008(32):117-118.
2
林张萌.
股东派生诉讼资金激励制度的构建[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0(2):66-69.
1
柳兴为.
论我国《公司法》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J]
.研究生法学,2010,25(2):119-124.
被引量:1
2
李晓慧.
在司法实践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2(7):35-35.
3
洪英衔.
综合权衡考量 精准选用干部[J]
.政工学刊,2017(2):28-29.
4
赵笛秋.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责任机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7):90-90.
被引量:3
5
王旭.
从“民”的二重性来讨论市民社会与民法[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0X):318-318.
6
杨卓黎.
论我国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没有必要延长之原因[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8):43-44.
被引量:1
7
邓立军.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控制下交付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32-43.
被引量:13
8
史华松.
健全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研究[J]
.唯实,2010(10):84-87.
被引量:1
9
狄蕾,史华松.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9):49-52.
被引量:4
10
钟勇.
宽严相济视野下公安执法工作的理性审视[J]
.公安研究,2009(7):43-47.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