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交通世界》
2006年第09A期84-86,共3页
Transpoworld
同被引文献40
1 李立寒,李新军,钟陟鑫.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2001,14(z1):31-34. 被引量:35
2 李中秋,马敬坤.Sasobit改性剂对沥青改性的室内试验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0):26-29. 被引量:39
3 袁迎捷,周进川,胡长顺.沥青混合料密实性能[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1(3):42-45. 被引量:7
4 徐世法,颜彬,季节,高原.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J] .公路,2005,50(7):195-198. 被引量:226
5 张锐,黄晓明,赵永利.新型沥青混凝土添加剂Sasobit的性能研究[J] .中外公路,2006,26(2):171-175. 被引量:17
6 秦永春,黄颂昌,徐剑,徐长奎,苏玉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及最新研究[J] .石油沥青,2006,20(4):18-21. 被引量:139
7 张锐,黄晓明,赵永利,侯曙光.加入新型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27-30. 被引量:46
8 蔡春华,曹亚东,严军,柴平.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研究[J] .上海建设科技,2006(6):30-31. 被引量:28
9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S].
10 Koenclers B G, Stoker D A, Bowen C, et al. Innovative processes in asphalt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to ob- tain lower operating temperature [C].2nd lduroasphalt & eurobitume congress, Barcelona, 2000
引证文献9
1 陈莉莉.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道路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市政工程,2008(6):12-13. 被引量:5
2 王维.SAK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分析[J] .石油沥青,2009,23(1):23-27. 被引量:5
3 俞文生,李昶.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应用[J] .公路,2010,55(1):129-134. 被引量:8
4 蔡永海,于坤.不同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2(12):296-296.
5 刘海龙.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综述[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1):15-16. 被引量:3
6 胡勤,许诗,孙纪龙,董云浩,张海涛.节能环保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2013,35(9):16-18. 被引量:1
7 俞文生,林涛.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应用[J] .江西公路科技,2009,0(3):10-14.
8 杨芳羿,高及阳.添加Aspha-min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 .中外公路,2015,35(2):255-258. 被引量:11
9 丁玲玲,张永利.温拌沥青技术在乌鲁木齐城市道路中的节能减排应用[J] .交通世界,2017(11):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5
1 石福周,崔武军,段伟,胡立卓.低碳减排沥青及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 .工业建筑,2023,53(S02):57-61. 被引量:1
2 刘剑英,闫龙.阻燃温拌沥青结合料性能研究[J] .河南科技,2013,32(1):159-159. 被引量:1
3 程玲,闫国杰,陈德珍,吴家正,耿翠洁.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节能减排效果的定量化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2010,4(9):2151-2155. 被引量:77
4 袁媛,徐建勇,胡建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4):1-4. 被引量:4
5 周育名,李金明,吴宁.试论温拌沥青混合料发展前景[J] .石油沥青,2011,25(1):1-4. 被引量:5
6 袁媛,胡建福,屠建波,刘锡良.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J] .公路,2011,56(8):218-221. 被引量:7
7 袁玉卿,王修山,郭涛,李伟,许海铭.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29(12):50-55. 被引量:8
8 申茂枝.新型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影响[J] .建材世界,2013,34(2):32-34. 被引量:2
9 吴庆东,李璞晟.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J] .山东交通科技,2013(2):52-55.
10 王婷宇.温拌技术在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J] .湖南交通科技,2014,40(2):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