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太空的中国“飞龙” “长征”系列火箭阵容强大
被引量:1
出处
《国际太空》
2006年第9期28-30,共3页
Space International
同被引文献16
-
1李东,马佳.雏凤清于老凤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思路[J].太空探索,2005(2):2-6. 被引量:1
-
2李东.长征火箭的现状及展望[J].科技导报,2006,24(3):57-63. 被引量:10
-
3李东,程堂明.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6,8(11):33-38. 被引量:22
-
4王珏,张振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频率特性仿真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2):2341-2345. 被引量:3
-
5张庆伟.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运载技术[J].中国航天,2001(1):4-8. 被引量:14
-
6杨云飞,李东,谭述君,陈宇,胡鹏翔.运载火箭纵横扭大回路耦合动力学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44(5):510-516. 被引量:6
-
7龙乐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1(1):1-8. 被引量:5
-
8龙乐豪.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J].中国工程科学,1999,1(1):11-18. 被引量:4
-
9黄兵,陈士强,李东,黄辉,魏一.低温推进剂地面加注停放阶段蒸发量分析[J].低温工程,2016(2):54-59. 被引量:4
-
10李东,王珏,李平岐,牟宇,李国爱.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首飞大捷[J].国际太空,2016,0(11):2-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2
-
1YANG Yongqiang,CAO Chen,MA Nan,WANG Fei.液氧煤油发动机混合比调整技术研究[J].Aerospace China,2023,24(2):39-45.
-
2宁可为,宋帅,赵富龙,谢林,谭思超.月基核电源堆芯设计及物理热工特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2022,43(S02):118-124.
-
3李海涛,程承,黄磊,陈少伍,李宇波,强立,康凯.“嫦娥五号”发射及入轨段X频段测控任务设计[J].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2022,9(2):183-190. 被引量:1
-
4张洪瑞,詹梅,郑泽邦,李锐.航天大型薄壁回转曲面构件成形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挑战[J].机械工程学报,2022,58(20):166-185. 被引量:8
-
5李成智,王晶金.中国航天工程:发展阶段、创新模式及现代意义——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例[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2,14(6):542-552. 被引量:2
-
6郑雪鹏,王文强,王飞,吴振成,陆彦辰,张清彬,范晨洁.运载火箭贮箱焊缝射线数字成像自动检测技术研究[J].航天制造技术,2023(2):21-26. 被引量:1
-
7钟文安,李智斌,廖国瑞,黄兵,张树杰.大型低温液体火箭“零窗口”发射技术[J].宇航总体技术,2023,7(4):9-14. 被引量:1
-
8王培生,屈东扬,冉茂鹏,董朝阳.考虑执行机构故障的运载火箭自适应滑模容错控制[J].宇航学报,2023,44(8):1160-1170. 被引量:1
-
9朱雄峰,刘阳,刘鹰,谭云涛,雍子豪,崔朋,王铁兵,韩秋龙.中国运载火箭型谱发展[J].科技导报,2023,41(19):16-28. 被引量:1
-
10李国强,郭凯,徐岩.运载火箭“三化”策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3(23):92-96.
-
1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J].空中交通管理,2011(12).
-
2光波.为可复用航天运载技术开路的X—34[J].中国航天,1999(7):27-29. 被引量:1
-
3果琳丽,谷良贤,蒋先旺,杨建民,王小军.未来30年航天运载技术的发展预测[J].航空制造技术,2009,52(18):26-31. 被引量:9
-
4熊焕,唐国金.航天运载器及低温贮箱的热防护系统[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5(1):20-25. 被引量:7
-
5石卫平.国外先进运载技术创新研究[J].中国航天,2003(9):25-28.
-
6长征火箭现役部分型号及新一代大运载简介[J].中国航天,2006(9):17-18.
-
7李东,马佳.雏凤清于老凤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思路[J].太空探索,2005(2):2-6. 被引量:1
-
8吴燕生.继往开来 迎接挑战—开创中国航天运载技术的新纪元[J].中国航天,2002(9):10-13. 被引量:1
-
9宋娜.欲往九天揽明月[J].兵工科技,2007,0(2):15-19.
-
10周以蕴,王萍.1994年世界主要航天活动[J].航空知识,1995,0(2):3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