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扬两优6号试验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稻米品质优良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其在试验示范中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陈翻身
机构地区
安徽省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稻米》
2006年第5期18-18,共1页
China Rice
关键词
扬两优6号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1
朱兆良.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
.土壤与环境,2000,9(1):1-6.
被引量:1081
2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95-1103.
被引量:1050
3
王光火,张奇春,黄昌勇.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控制氮肥污染的新途径—SSNM[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1):67-70.
被引量:115
引证文献
2
1
杨光好,谢瑛,方涛,秦祖海.
扬两优6号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J]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57-157.
2
胡日辉,姚建中,苏瑛.
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低氮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0,16(2):67-6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汪毓.
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低氮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20(16):53-54.
1
舒服,邓华凤,张武汉,何强,黄思娣,许强.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N两优1号[J]
.杂交水稻,2016,31(4):83-85.
被引量:2
2
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查中萍,殷得所,杜雪树,徐华成,戚华雄.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E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4):6360-6361.
被引量:12
3
吴爽,叶四明,冯骏,叶小龙,王德正,王守海.
两系杂交中籼两优28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56-56.
被引量:1
4
小麦品种扬麦18[J]
.浙江农业科学,2012(3):428-428.
被引量:1
5
张洪熙,窦芳玲.
璀灿的农科之星——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J]
.扬州科技,1996,4(5):49-51.
6
小麦品种扬麦19[J]
.浙江农业科学,2012(3):379-379.
7
杨通洲,姜署霞,闻慰宏,易杨.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N两优2号[J]
.杂交水稻,2015,30(5):83-84.
8
杨永兰,曹东文,俞冬生.
“扬麦16号”适宜播期、密度试验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2007(3):32-33.
被引量:1
9
农业部推广主导品种 国审优质弱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扬辐麦二号[J]
.农家致富,2004(17):26-27.
10
吴爽,李晓兵,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
两系杂交中籼65002(两优培九)的栽培技术研究(Ⅱ)——65002有关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1):11-12.
中国稻米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