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新技术改善主要粮食作物的营养组成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6年第7期9-9,共1页
Si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于洪柱,朴庆林,王洪君,刘颖.紫花苜蓿种子的生物学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07,28(5):26-28.
-
2Shar.,DP,张厚xuan.短期水涝对碱地小麦生长产量及营养组成的影响[J].国外农学(农业气象),1990(2):30-31.
-
3尹礼国,张伟敏,钟耕.苦丁茶的生理功能与药用价值[J].农产品加工,2005(1). 被引量:17
-
4潘利青.浅析罗汉果组织培养新技术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4):90-91.
-
5于洪柱,王志锋,徐安凯,周艳春,朴庆林,王洪君.苜蓿种子生物学研究概况[J].草原与草坪,2008,28(1):77-80. 被引量:4
-
6孙国森.科学施肥与作物优质高产[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8(9):34-35. 被引量:1
-
7林伟静,吴广枫,李春红,王燕,周素梅.品种与环境对我国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37(6):1087-1092. 被引量:59
-
8生物新技术防治棉铃虫[J].农村百事通,1995,0(1):15-15.
-
9尹超,侯东升.秸秆反应堆生物新技术[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2(7):45-45. 被引量:2
-
10别拿土豆不当主粮[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5,0(3):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