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栖家庭”带来六大问题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已经经历了从原生代到新生代的变化,而两代进城农民工的共同点在于:生活在城市的主要是青壮年,而他们所赡养的人口、整个家庭基本上仍留在农村,他们的根仍在农村。这使多数农民工家庭“一分为二”,变成分居于城乡之间的两栖居民和两栖家庭,形成“一家两地、一家两制”模式。
作者
杨重光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9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家庭
进城农民工
改革开放以来
“一分为二”
新生代
青壮年
农村
城市
分类号
D6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24
1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被引量:524
2
邓智平.
关于打工妹婚姻逆迁移的调查[J]
.南方人口,2004,19(3):35-40.
被引量:18
3
张继焦.
外出打工者对其家庭和社区的影响——以贵州为例[J]
.民族研究,2000(6):61-67.
被引量:9
4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J]
.改革,2006(5):5-30.
被引量:198
5
王桂新,张得志.
上海外来人口生存状态与社会融合研究[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5):1-12.
被引量:72
6
刘传江,徐建玲.
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6-10.
被引量:220
7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J]
.调研世界,2007(1):25-30.
被引量:80
8
华伟.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50年变迁.战略与管理,2000,.
9
Feng Wang, Xuejin Zuo. Inside China' s Cities: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nd Opporttmifies for Urban Migrant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 89(2) : 276 - 280.
10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不均等与住房贫困研究[R].天则经济研究所网站:http://www.uninde.org.cn.
引证文献
2
1
成德宁.
我国进城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78-84.
被引量:28
2
付光伟.
从“两栖”到“三栖”:农民工生存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31-36.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王瑜,宁光杰.
常住型市民化是完全的市民化吗?——基于农民工家庭流入地住房性质的检验[J]
.劳动经济评论,2023(2):39-54.
2
刘霞.
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状况与对策分析[J]
.消费导刊,2009,0(21):56-57.
3
黄艳辉,汤腊梅.
农民工住房现状及发展对策[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30(6):70-73.
被引量:2
4
刘倩.
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8):183-184.
被引量:5
5
任丽娟.
宁波进城农民工住房难问题及对策[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22(3):13-19.
被引量:2
6
王刚义,于洪芳.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初探[J]
.管理观察,2010(19):36-38.
被引量:1
7
孙永正.
我国城镇化人文质量的三维分析和对策研究[J]
.人文杂志,2010(4):166-170.
被引量:3
8
商鹏龑.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住房保障问题探析——基于一种“回迁式”购房选择[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22-25.
被引量:2
9
孙永正.
做实城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J]
.天津社会科学,2010(4):79-83.
被引量:16
10
韩丹.
中国农民工住房保障的基本框架和发展策略[J]
.前沿,2011(18):120-123.
被引量:5
1
赵子安.
“一家两制”显活力[J]
.农村百事通,2004,0(9):9-9.
2
媒体[J]
.新营销,2013(12):12-12.
3
卞今良,詹平相,陈健翔,谭文龙,沈永昌.
再谈种田与打工能否兼顾[J]
.农村百事通,2001(2):3-4.
4
宋霞.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农牧民“一家两制”致富[J]
.新疆畜牧业,2009,24(B06):44-44.
5
彭军,乔慧,郑风田.
“一家两制”农业生产行为的农户模型分析——基于健康和收入的视角[J]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6):78-91.
被引量:13
6
傅洪浦.
灰埠村农民“一家两制”奔小康[J]
.农村财务会计,1995(7):54-54.
7
李景水.
六万多农户“一家两制”拓富路[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1(7):7-7.
8
倪国华,郑风田,喻志军.
通过“纵向整合”解决“一家两制”的理论与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93-100.
被引量:15
9
梁路,邢洪飚.
三亚农村新型家庭经济结构凸现活力 “一家两制”甩掉贫困帽子 “女商男耕”迈向小康社会[J]
.今日海南,2005,0(6):34-34.
10
薛岩龙,郑风田,刘宁宁,杨浩.
组织形式、信息不对称与“一家两制”——基于农户蔬菜采摘行为的抽样调查[J]
.经济经纬,2015,32(5):37-42.
被引量:7
瞭望
2006年 第3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