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同被引文献8
-
1董观志,白晓亮.CEPA背景下深港旅游合作的创新策略[J].经济问题,2005(5):79-80. 被引量:8
-
2莫帮洪,史本凤.浅析区域旅游合作[J].商场现代化,2005(12X):221-222. 被引量:14
-
3张新.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07(1):12-13. 被引量:10
-
4朱静.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政府间博弈[J].经济管理,2007,33(13):62-66. 被引量:11
-
5陈佳平.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与整合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75-78. 被引量:27
-
6吴军.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旅游学刊,2007,22(8):35-41. 被引量:52
-
7马晓冬,司绪华,朱传耿.19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7,22(4):16-20. 被引量:25
-
8李波.川南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5):309-31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5
-
1孟宝,付蓉,周陶.城市物流在区域物流规划中的定位——以川南地区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11):41-45.
-
2孟宝.白酒文化主题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宜宾市为例[J].江苏商论,2011(5):131-133. 被引量:14
-
3董丹丹.如何开展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营销[J].科技致富向导,2013(5):92-92.
-
4李鹏举,陈一君,李红英,陈安东.川南地区旅游地质资源的类型与开发利用价值[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7):881-885. 被引量:6
-
5商林威.川南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2,0(03Z):149-150.
-
1魏红珊.“建设乐山文化强市弘扬沫若文化”研讨会综述[J].郭沫若学刊,2005(2):1-6.
-
2穿越回去又如何[J].财新周刊,2015(32):90-90.
-
3魏奕雄.充分发挥郭沫若等名人的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J].郭沫若学刊,2004(1):18-20. 被引量:1
-
4刘效荣.走红网络不等于走红校园[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1):51-51.
-
5张忠林.“纪念郭沫若诞辰112周年暨院区科教合作、打造沫若文化城研讨会”在乐山召开[J].郭沫若学刊,2004(4):80-80.
-
6刘奎荣.大力推广“郭体”字型 弘扬郭沫若书法艺术[J].郭沫若学刊,2005(3):37-41. 被引量:1
-
7王素英.弘扬沫若文化 建设先进文化区[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3,5(4):37-37. 被引量:1
-
8言明.9月霓裳[J].东北之窗,2009(18):72-75.
-
9岳凯.传统文化的浪漫情怀——试论几部电视文化专题片的解说词特色[J].理论界,2007(2):121-122.
-
10税海模.沫若文化的三个向度及其开发[J].郭沫若学刊,2004(1):12-1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