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燃料与化工》
2006年第5期34-35,共2页
Fuel & Chemical Processes
同被引文献6
1 孙文立,赵俊芳.二段转化炉烘炉工艺过程[J] .大氮肥,2005,28(2):87-90. 被引量:2
2 李文辉.炼油加热炉炉衬的回顾与展望——学习SH/T3036等炼油行业加热炉标准的体会[J]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5,26(6):17-21. 被引量:2
3 史立山.我国可再生能源现状及展望[J] .财经界,2006(3):57-59. 被引量:5
4 STTEPHANE B, ARNAUD L P.hnproved aerodynamic design of turbo machinery balding by numerical optimization [J].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7):277-287.
5 比埃尔JM,切给尔NA.燃烧卒气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6 罗剑琳,胡景梅,孔祥丹,张荆.烘炉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厂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7):57-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1 李金厂,贺启滨,李渊,安巍,高乃平,朱彤.助燃空气旋转动量对燃气燃烧过程及NO_X生成量的影响[J] .工业加热,2010,39(6):30-34. 被引量:2
2 李永胜,王舫,肖显斌,郑全军,高静,王宁,侯凤云,覃吴,董长青.高浓度有机废液焚烧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的数值模拟[J] .工业炉,2014,36(2):13-16. 被引量:1
3 杨培凯,庄智勇,陈伟博.旋流燃烧器空气流场特性CFD数值模拟[J] .机电工程技术,2015,44(1):23-28. 被引量:8
4 王敏,周继良,孙茂林,刘志民,曹恒,麻卫平.加热炉烧嘴火焰长度控制技术研究[J] .工业炉,2016,38(3):22-24. 被引量:2
5 霍爱玺,于海龙,王奕雅,刘恩海.双旋流撞击式超低氮气体燃烧器低氮燃烧实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2021,36(1):80-86. 被引量:3
1 李俊玲.莱钢3^#焦炉设计的改进[J] .山东冶金,2000,22(5):50-53.
2 秦兴亚.固定层煤气炉应向大型化发展[J] .小氮肥,2014,42(6):15-16. 被引量:1
3 楚丽会.恩德炉燃用甲醇烘炉总结[J] .全国煤气化技术通讯,2010,18(1):10-11.
4 张记福.气化炉烘炉升温中反火因素分析及处理[J] .山东化工,2017,46(8):123-123. 被引量:1
5 张振伍,梁志亮,刘彦杰.特殊条件下的一段炉升降温方法[J] .石油和化工设备,2006,9(1):50-51.
6 仲晓星,王德明,尹晓丹.基于程序升温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J] .煤炭学报,2010,35(S1):128-131. 被引量:85
7 秦兴亚.固定床煤气炉应向大型化发展[J] .全国造气技术通讯,2015,0(2):2-4.
8 张晓林.焦炉煤气脱硫方法的新进展[J] .燃料与化工,2011,42(5):66-67. 被引量:6
9 Ralf,Neuwirth(罗威德).大容积焦炉的优势[J] .燃料与化工,2006,37(6):1-5. 被引量:3
10 张增战,赵强,张宝利.气化装置气化炉天燃气升温改造[J] .西部煤化工,2016,0(2):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