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方丛刊》
2006年第3期120-134,共15页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Studies of the Orient
同被引文献7
-
1陈许.美国战争文学简论——美国文学类型与流派研究之三[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2(3):32-36. 被引量:2
-
2李建中.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J].文艺研究,2002(4):50-56. 被引量:20
-
3南帆.论"纯文学"——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J].东吴学术,2010(3):5-16. 被引量:4
-
4彭玉平.王国维与陈寅恪的结构、文体观念与文学研究范式[J].文学遗产,2012(6):132-140. 被引量:5
-
5刘渊,邱紫华.维柯“诗性思维”的美学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1):86-92. 被引量:21
-
6潘海军.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人间词话》的经典诗学质素[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7):129-133. 被引量:1
-
7周兴陆.“文学”概念的古今榫合[J].文学评论,2019(5):64-70. 被引量:13
-
1杨莉.论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3):110-112.
-
2王辉斌,王莉娟.杜甫研究五十年[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1):35-39.
-
3朱贤晖.从“诗笔老妙”看“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影”[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7):27-28.
-
4钟军红.论胡适五四时期对“团圆”观念的否定[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2):41-54.
-
5叶皓然.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处世态度与思维方式[J].北方文学(下),2014(3):44-44.
-
6魏宏灿.远实用而近娱乐——建安谐隐文论[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9-92. 被引量:1
-
7杨善寓.心灵的栖息之地:乌托邦文学及反乌托邦文学简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5):79-80.
-
8翟翠霞.《诗经》与汉赋美人形象之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6(5):44-48. 被引量:1
-
9罗书华.中国诗学本体流变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5):120-125. 被引量:3
-
10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3):62-6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