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数值预报产品在一次强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实况场分析表明:能量的积累和住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是产生本次过程的基础,低空急流为本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而水汽条件的突变、上升是产生本次过程的根本原因。将上述结论和具有预报时效的数值预报释用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几日数值预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形势场、要素场、变量场可信度高,可以作为预报的重要依据。数值预报要素场的突变是产生转折性天气的先兆条件之一。
作者
康岚
徐海
机构地区
四川省气象局气象台
西南民航空管局气象中心
出处
《四川气象》
2006年第2期8-11,共4页
Journal of Sichuan Meteorology
关键词
数值预报释用产品
对比分析
要素场突变
分类号
P45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
1
李积富,黄仪方.
九黄机场的航空气象特征分析[J]
.四川气象,2005,25(2):32-35.
被引量:11
2
顾清源,肖递祥,祁生秀.
西南低涡生成过程中形成“7.8达州大暴雨”的机理分析[J]
.四川气象,2005,25(3):1-4.
被引量:4
3
吴春英,侯波,刘飞,肇振国,王阳.
2005年8月13日抚顺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3):11-15.
被引量:24
4
汪丽,青泉,谢娜,徐琳娜.
2006年川渝两次久旱转雨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2007,33(4):53-57.
被引量:13
5
顾清源.西南低涡生成过程中形成"7.8达州大暴雨"的机理分析.
6
顾清源.四川盆地东北部"9.3"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7
樊晓春,马鹏里,王位泰.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J]
.气象科技,2008,36(1):69-73.
被引量:34
8
杨康权,陈忠明.
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暴雨发生维持过程中的动力诊断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29(3):20-3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王敏,张驹.
“7.6”川西川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四川气象,2007,27(1):23-26.
2
王敏,孙树峻,王雪.
青藏高原东南侧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0,30(4):47-50.
被引量:9
3
王敏,孙树峻,王雪.
甘孜州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浅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32(4):86-9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段旭,段玮.
孟加拉湾风暴对高原地区降水的影响[J]
.高原气象,2015,34(1):1-10.
被引量:18
2
刘琼,武敬峰,周永明.
汶川特大地震中心“8.13”连续性暴雨天气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33(2):30-35.
被引量:5
3
程艳.
2014年“8.11”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5(3):165-166.
被引量:1
4
段旭,张瑾文.
“双峰”期孟加拉湾风暴对西南水汽输送的贡献[J]
.大气科学,2015,39(3):526-534.
被引量:4
5
王倩.
2012年7月21—22日赤峰暴雨天气成因诊断分析[J]
.内蒙古气象,2015(3):11-13.
被引量:2
6
秦玉琳,王宁,杜倩.
2014年8月3日吉林省东部地区局地暴雨天气成因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2015,22(4):6-10.
被引量:4
7
牛立强,马洪波,孙凯军.
东北冷涡下白城北部地区一次局地暴雨的诊断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2016,23(1):1-4.
被引量:6
8
柳龙生,李英,王蕾.
初夏孟加拉湾风暴活动期间青藏高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2016,32(3):368-376.
被引量:2
9
次珍,卓永,党星,郭龙光.
2016年7月21日至26日昌都市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及诊断分析[J]
.西藏科技,2017(4):72-74.
被引量:2
10
吕爱民.
孟加拉湾气旋风暴研究回顾[J]
.海洋气象学报,2017,37(2):13-21.
被引量:3
1
安中浩.
渭南北部2001-07-27暴雨浅析[J]
.陕西气象,2002(B12):17-18.
2
王君军,姚正兰,王彪.
T_(BB)资料在一次黔北区域性暴雨分析中的应用[J]
.贵州气象,2011,35(3):18-20.
被引量:5
3
朱晶,寿绍文,何玉科.
辽东半岛大暴雨的雷达回波及数值模拟分析[J]
.气象,2007,33(6):44-50.
被引量:8
4
张行才.
金华市区域性梅雨暴雨预报方法[J]
.浙江气象,1992(2):12-14.
5
王永清,张连霞,梁凤娟,李晓东.
巴彦淖尔市“8.16”局地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内蒙古气象,2009(4):9-11.
被引量:4
6
温彦春,洪莹,郭良勤.
孙吴县一次大到暴雨的天气诊断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20-22.
7
胡云丽,陈勇明,查贲,陈斌.
杭州2001年“6·25”连续暴雨天气及数值模拟特征分析[J]
.浙江气象,2002,23(3):1-4.
8
叶东,赵婧敏,马月枝.
2009年新乡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35(4):33-39.
被引量:3
9
狄潇泓,许东蓓,肖玮,沙宏娥,谭丹,宋秀玲.
“5.10”岷县短时暴雨斜压锋生特征和不稳定条件分析[J]
.干旱气象,2017,35(1):108-115.
被引量:31
10
达成荣,李凤霞,时兴合,扎西才让.
2004年春季青南牧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
.青海气象,2006(4):2-4.
被引量:1
四川气象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