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Study & Exploration
参考文献13
-
1布洛克莫.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t人民出版社,1972.32,17,40,35,72,49,25.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8《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
9《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一书摘要》.
-
10《梅恩的<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
二级参考文献6
-
1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503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8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2、10、12、10、10、11、18-19、323、324、308、306、200页.
共引文献787
-
1卢春雷.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哲学意蕴[J].理论探索,2004(4):14-16.
-
2韩轶.刑罚目的层次性辩说——兼论刑罚的最终目的[J].法商研究,2004,21(4):44-54. 被引量:14
-
3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4翟岩,张云鹏.推倒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神像重开哲学之思——简析海德格尔及其《形而上学导论》[J].北方论丛,2004(4):113-116.
-
5袁林.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研究的几个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9-83. 被引量:11
-
6徐忠麟,宋金华.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新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79-83.
-
7杨筱刚.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辨析——经典重读[J].社会科学研究,2004(5):7-10. 被引量:2
-
8郭洪博,李春凤.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82-85. 被引量:3
-
9丁云亮.社会分层视野中的个人[J].社会科学辑刊,2004(5):47-52. 被引量:1
-
10陈伟.论西方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J].社会科学辑刊,2004(5):122-12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8
-
1王德峰.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J].江苏社会科学,2005(6):42-48. 被引量:24
-
2许婧.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发展的历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56-60. 被引量:11
-
3丁晓安.“资本雇佣劳动”及其产权逻辑批判——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反思[J].管理学刊,2011,24(4):24-27. 被引量:3
-
4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张璐晶.主流经济学过时了[J].中国经济周刊,2013(14):86-87. 被引量:5
-
5罗康隆,田广.论经济人类学与社会发展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5):15-22. 被引量:2
-
6潘士远,史晋川.知识吸收能力与内生经济增长——关于罗默模型的改进与扩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8(11):82-85. 被引量:15
-
7王亚星,周方.开放经济体中知识产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61-68. 被引量:10
-
8寿思华.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系列研究之二[J].改革与战略,2017,33(9):1-15. 被引量:2
-
1陈辽.关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几个问题[J].江海学刊,1988(3):100-105.
-
2刘鸿辉.一个新领域的开拓──《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评介[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1):95-96.
-
3周世兴.论马克思晚年转向人类学研究的原因和目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5(4):90-95. 被引量:1
-
4《西行漫记》的新闻史学意义[J].新华文摘,2009(14):168-169.
-
5吕林.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社会建设的发展史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2):94-95.
-
6孙建茵.“人的本质”概念与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从马尔库什与克拉德的争论谈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6(1):134-139. 被引量:5
-
7李明桂.生命的黄昏,思想的黎明——评《马克思晚年的创造性探索——“人类学笔记”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45(3):124-127.
-
8韩佳辰.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前史的探讨[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4(3):291-295.
-
9叶险明.《资本论》创作·经济学研究·“人类学笔记”——兼评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一个误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3):43-52. 被引量:4
-
10林锋.《〈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摘要》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对叶志坚先生质疑的回应[J].东岳论丛,2016,37(9):5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