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的“世界文学”观念之发生、发展、成熟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的“世界文学”观念之发生发展,是一个“发生学”的问题。它的要义在于超越近代以来以“民族救亡”为坐标的“选择”性译介取向,而将世界各家各派文学纳入“人类/人”的文学“交流”体系之中。
作者
潘正文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4,共10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中国“世界文学”
发生发展
人类一人学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412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57
1
约斯特著.《比较文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4页.
2
[德]艾克曼(J.P.Eckermann)著.《歌德谈话录》(全译本)洪天富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221页,第78页,第114页,第221页.
3
王韬.《拟上当事书》,《弢园尺牍续钞》,见《搜园尺牍》,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5页.
4
王韬.《原道》,《弢园文录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卷,3—5页.
5
王韬:《漫游随录》,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98页.
6
几道(严复),别士(夏曾佑).《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国闻报》,光绪23年(1897年)11月18日.
7
《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J].新民丛报,1902,14.
8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自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9—50页.
9
冷血.《<侠客谈>叙言》[J].新新小说,1904,1.
10
《曾先生答书》(曾朴致胡适谈翻译的信),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卷,617页,第619页.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胡适.胡适说文学变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
钟叔河编,周作人.知堂序跋[M]岳麓书社,1987.
共引文献
412
1
郭浩帆.
《新小说社征文启》及其价值和意义[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44-47.
被引量:4
2
卓进,王建军.
论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5):40-45.
被引量:1
3
刘炎生.
评新保守主义思潮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论调[J]
.学术研究,2003(7):121-125.
被引量:1
4
秦弓.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J]
.中国社会科学,2001(6):150-159.
被引量:7
5
徐扬.
简析晚清社会思潮中超越现实的倾向[J]
.贵州社会科学,2004(6):93-97.
被引量:1
6
李洁.
浅析《月月小说》与《新小说》之继承渊源[J]
.明清小说研究,2002(2):241-244.
被引量:1
7
姜红.
“人”的发现与遮蔽——“五四”新闻传播未完成的启蒙使命[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1(3):50-56.
被引量:4
8
徐辉.
20世纪中国科学观的演进[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6):86-92.
被引量:4
9
梁刚.
朱光潜与胡适的新诗理论之争[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4-70.
10
庄森.
陈独秀和《青年杂志》[J]
.文艺理论研究,2004(6):2-16.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9
1
余虹.
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
.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69
2
J·希利斯·米勒,王逢振.
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J]
.文学评论,1997(4):72-78.
被引量:67
3
刘洪涛.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8-73.
被引量:4
4
金元浦.
文学理论的“越界”问题(专题讨论)——当代文学艺术的边界的移动[J]
.河北学刊,2004,24(4):93-96.
被引量:59
5
单世联.
审美现代性的主题与问题——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J]
.社会科学战线,2004(5):15-24.
被引量:9
6
李衍柱.
文学理论: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兼与J·希利斯·米勒先生商榷[J]
.文学评论,2002(1):116-121.
被引量:50
7
李春青.
关于“文学理论边界”之争的多维解读[J]
.文学评论,2005(1):25-29.
被引量:17
8
J·希利斯·米勒,国荣.
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
.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6
9
朱国华.
中国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J]
.天津社会科学,2005(2):103-107.
被引量:12
10
汪介之.
“世界文学”的命运与比较文学的前景[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6):123-12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党圣元.
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
.北方论丛,2009(3):28-35.
被引量:8
2
姜筠.
中国近现代翻译与“世界文学”观念的构建——以吴宓的外国文学翻译及外语教学为例[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4(5):76-83.
被引量:1
3
王吉.
现代国文(语)教科书中的“世界知识”生产与“世界文学”想象[J]
.中国比较文学,2024(2):251-265.
4
张珂.
理论辐射与学术创新——对学界“世界文学”研究的几点回顾与反思[J]
.励耘学刊,2011(1):212-22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鶄.
技术的力量:新媒介环境下音乐教育的学理生长点[J]
.教育科学,2013,29(4):59-64.
被引量:1
2
王垚.
新世纪以来中国翻译文论综述[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4):95-96.
3
党圣元.
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117-127.
被引量:27
4
李自雄.
论当前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4):4-10.
5
乔焕江.
日常生活转向与理论的“接合”——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说起[J]
.文学评论,2011(3):32-40.
被引量:5
6
李志刚.
数字化媒介背景下音乐学发展的新思考[J]
.人民音乐,2012(1):72-74.
被引量:8
7
王鶄,陈佑清.
技术的力量:浅论新媒介对音乐教育的挑战[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5):76-79.
8
刘芳,汤敬一.
新媒介视域下的文学叙事逻辑[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4):75-82.
9
魏瑞,李继凯.
吴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中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37(5):72-77.
1
宁明.
一盏灯(外一首)[J]
.星星,2012,0(5):12-14.
2
赵廷喜.
儿时记忆[J]
.大江南北,2015(6).
3
吴敏,颜海峰.
双向阐释:苏州大学“世界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
.外文研究,2015,3(4):41-44.
4
张德明.
世界文学史建构的文本实验:约翰·梅西《文学史纲》评价[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2):306-308.
5
张丽.
浅谈叙事意象的交流体系[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6):131-133.
6
成敏.
论元杂剧模糊性美学特色[J]
.戏剧艺术,2002(3):71-79.
被引量:1
7
何思玉,顾圣皓.
金苹果归属的现代解读──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婢女意识[J]
.郭沫若学刊,1999(3):27-30.
8
罗田.
寻找新的契合点——当代文学发展片谈[J]
.创作与评论,1991(3):23-27.
9
黄良才.
《北方》的抒情艺术[J]
.文学教育,2007(12X):114-115.
被引量:2
10
刘同般.
民族救亡时期两种思维方式的消长及其影响——从30年代创造社、太阳社对鲁迅等人的攻击谈起[J]
.中州大学学报,2004,21(3):27-29.
文艺理论研究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