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好人物及其伦理意义——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例
被引量:3
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共6页
同被引文献41
-
1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遭受冷落的原因探析[J].理论月刊,2009(1):65-67. 被引量:1
-
2刘再复,刘剑梅.东西方的两种伟大心灵景观——曹雪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J].书屋,2008(6):10-18. 被引量:3
-
3李培.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华文文学,2004(6):62-65. 被引量:24
-
4董尚文.圣爱与反抗──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鲁迅的价值信念之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126-132. 被引量:3
-
5缑广飞.唯一的复调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化意义漫论[J].国外文学,1999(4):57-61. 被引量:1
-
6刘亚丁.《两重人格》浅探[J].外国文学研究,1986,8(2):31-36. 被引量:3
-
7刘虎.用温和的爱去征服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伦理学[J].外国文学研究,1986,8(1):23-28. 被引量:8
-
8许子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张贤亮——兼谈俄罗斯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忏悔”主题[J].文艺理论研究,1986(1):44-55. 被引量:16
-
9刘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意识分裂性[J].文史哲,1985(4):26-29. 被引量:3
-
10张学昕.鲁迅文学精神与当代作家写作[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4):100-10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
-
1张曙光.“圣叹文字”与文本解释中的自我理解——从哲学解释学谈金圣叹叙事文学评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2):119-122.
-
2王宏慧,沈红梅.世界浪漫主义文学诗学观念比对研究--以华兹华斯与雪莱诗学观念为考据[J].求索,2012(9):176-178. 被引量:1
-
3肖颖红,刘佳林.“文以载道”观的当代伦理价值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44-48. 被引量:1
-
4刘娜.新世纪文化转型中的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译介与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7(1):145-151.
-
5丁世鑫.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综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6):623-629.
-
1古史诗鍼注析[J].古典文学知识,1996,0(2):54-54.
-
2雷雨,李丽.五类古诗赏与练——咏物诗:由物到志显理趣[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8(31):7-13.
-
3郜元宝.论鲁迅著作的整体性[J].学术月刊,2008,40(2):101-106. 被引量:6
-
4黄琪.目光的探问[J].作家,2009,0(19):12-15.
-
5韩有峰.鄂伦春族民间文学挖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发现[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1):91-96. 被引量:3
-
6周书文.“却从上下左右写”——脂砚斋对《红楼梦》人物系统化刻划的发现与总结[J].红楼梦学刊,1991(3):35-52.
-
7卜昌伟.《藏獒2》演绎獒狼大战[J].半月选读,2007,0(4):54-55.
-
8段丽娜.《荒野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解读[J].芒种,2015(6):92-93. 被引量:1
-
9周葱秀.鲁迅与野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2):58-61. 被引量:1
-
10李喜平.浅谈反衬[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90-9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