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1-42,共2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参考文献4
-
1王克勤,盖立春.对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4(8):38-40. 被引量:10
-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
-
3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5.
共引文献16
-
1张忠华.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64-68. 被引量:24
-
2倪娟,李广洲.理性文化与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J].教育学报,2006,2(1):54-61. 被引量:1
-
3吴丽萍.透过马克思的“交往”视野看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本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9-21.
-
4蔡文峰.对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五个问题的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82-83. 被引量:2
-
5张维军.试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内涵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88-89.
-
6赵希武.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式培养模式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7):119-121. 被引量:2
-
7王一惠.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教育质量保障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1,14(4):10-11.
-
8李福岩,范广钧.增强培养特色与职业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改革刍议[J].重庆与世界,2011,28(11):60-61.
-
9刘旭东,余侠.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82-87. 被引量:2
-
10董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的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12(19):131-133.
同被引文献7
-
1傅松涛,王俊景,郑丽君,赵晓凤,何逢春.中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4):56-60. 被引量:17
-
2朱新根.论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及其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4):113-116. 被引量:20
-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Z].1996-06-10.
-
4王斌华.吸收国外办学经验培养中国教育硕士[N].中国教育报,1998-11-19.
-
5卫嵘,陈平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新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38-40. 被引量:6
-
6杨承印.港台与内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5):36-38. 被引量:5
-
7秦春生,戴继天,孙平.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1):35-38. 被引量:36
-
1罗丽.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J].人间,2015,0(24):108-109.
-
2王忠山,张慧,杨存昌.开辟师范院校培养师资的新途径[J].山东教育科研,2001(6):18-19.
-
3栾芳,陈辉.高校实施学院制管理的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73-74. 被引量:2
-
4刘春生.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去文化现象[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6):75-77.
-
5庞守兴.论小学教育硕士的特殊性[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3):3-6. 被引量:2
-
6苏春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6):54-55. 被引量:5
-
7中学教师可以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J].历史教学问题,2001(3):63-63.
-
8张准.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J].成功,2011(10):27-27. 被引量:1
-
92.首师大与弗林德斯大学联合办学[J].大学(指南),2011(9):16-16.
-
10和震,张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体系中增设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36-39.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