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慎独”与网络语境建构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慎独”的涵义和“慎独”在网络世界的意义表明,网络语境的建构需要“慎独”。慎独与网络世界及网络语境的虚拟性有着一定的“契合”。慎独原则应该是建构网络语境的一条基本原则。
作者
杜雨梅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7-139,共3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慎独
网络
语境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梁涛.《释慎独》[J].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2004,:18-18,18.
2
雷默.《网络语言》.《光明日报》1999年1月20日(6).
3
张春泉,张艳玲.
接受心理:语境的主导因素[J]
.修辞学习,2004(3):52-5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伽达默尔著 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共引文献
6
1
张萍.
文学创作中语境的作用[J]
.东南传播,2007(12):117-118.
被引量:1
2
张春泉.
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二——以鲁国尧《创造新词的心路历程》为例[J]
.修辞学习,2005(3):62-64.
被引量:3
3
张春泉.
认知语境与修辞话语的互动[J]
.汉语学习,2007(6):46-51.
被引量:2
4
李姗.
文化预设对接受心理的影响及其体现[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14-16.
5
林大津.
言语交际当代语境观:主客体与静动态的新思考[J]
.当代修辞学,2012(1):81-88.
被引量:8
6
雷莉,张亚朋.
语用预设的受话心理探析——以受话方被惹怒的缘由为例[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20(4):64-67.
同被引文献
8
1
张世友.
传统“慎独”思想与高校网络德育[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87-90.
被引量:6
2
张翔.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形成[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115-118.
被引量:2
3
杨晓明.四书五经现代版:中论·法象[M].成都:巴蜀出版社,1999.
4
曹学娜.
网络时代传统道德的尴尬境遇及权威树立[J]
.党政干部论坛,2010(8):33-35.
被引量:1
5
王海东.
道德的虚拟与虚拟的道德——网络伦理学探析[J]
.学术探索,2014(6):21-25.
被引量:2
6
蔡蓉英.
网络与慎独[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11(3):61-64.
被引量:6
7
张元.
传统“慎独”思想与青少年网络道德人格成长[J]
.当代青年研究,2018,0(1):42-47.
被引量:6
8
邵炳军.
“德”观念的嬗变与春秋时期诫勉诗的演化[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5):55-6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廖爱民.
加强传统的“慎独”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84-84.
2
王西娅.
传统道德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J]
.新西部(理论版),2011(6):193-193.
被引量:2
3
张芬昀.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精神培养[J]
.河西学院学报,2012,28(4):88-92.
被引量:3
4
冯毓杰.
慎独视角下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22(4):79-8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姚智军,吴雄鹰.
论网络及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1):14-15.
被引量:1
2
黄锡榜.
儒家“慎独”思想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启示[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5):130-131.
3
杜文娟.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室内环境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目标研究[J]
.亚太教育,2015,0(33):166-167.
4
郝世杰.
“慎独”思想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
.亚太教育,2015,0(33):193-193.
被引量:1
5
蒋怀滨,何斯娜,王恬悦.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1):31-38.
1
马宁.
解读网络语境下道德品质构成要素的变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7):16-19.
2
洪斌林.
慎独——高科技时代科技人员应具备的道德修养[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119-120.
被引量:4
3
李华荣.
信息技术的正义维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5):33-35.
被引量:1
4
葛亚坤.
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5):188-190.
被引量:8
5
谢萌,王剑辉.
哲学多元论视域中的语境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4,0(45):313-313.
6
郭祖仪.
试论公民道德判断的基本原则[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1):17-23.
被引量:1
7
李本书.
伦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言语行为探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2):33-36.
被引量:2
8
侯岩.
网络虚拟自我与人格新探[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4):169-172.
被引量:5
9
王政书,苏文明,程曦.
网络社会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4):43-48.
被引量:2
浙江社会科学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