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谢朓诗的隐逸及其诗体范式意义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著名而又有着悲剧性命运的诗人,谢朓在诗中表达了相当强烈的隐逸愿望,并在出使宣城时,用诗歌为自己塑造了一个隐于郡斋的吏隐形象。他的隐逸希企及其隐逸诗作,既有他个人的成因与特点,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隐逸文化的重要特点,并为后世的隐逸文学和山水文学确立了一种重要的诗体范式。
作者
查正贤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9-184,共6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隐逸
谢朓
诗体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南齐韦》卷四七本传.页825,中华韦局1972年点校本.
2
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3
《谢宣城集校注》.第208,213页.
4
《资治通鉴》卷一三八,齐纪四,中华韦局1956年点校本,第4337页.
5
《谢室城集校注》.第215,215,217,221,221页.
6
王瑶.《论希企隐逸之风》.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208页.
7
速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三.中华韦局1983年版,第1171页.
8
《谢宣城集校注》所附,第446页.
9
《晋书》卷九四.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第2426页.
10
《宣城郡内登望》.
共引文献
6
1
黄应全.
魏晋玄学与六朝山水画论[J]
.文艺研究,2001(4):55-62.
被引量:4
2
陈友冰,唐先田.
安徽人文传统的特质及成因初探[J]
.安徽史学,2008(4):102-110.
被引量:3
3
崔瑞萍.
试论两汉时期围绕屈原及《离骚》产生的序体文学作品[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1):72-76.
被引量:2
4
王永平.
东晋南朝庐江何氏儒玄双修之家学及其门风[J]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3):1-9.
被引量:2
5
赵厚均.
两晋史论文探析[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6):67-73.
6
王永平.
论晋宋之际谯国戴氏家族之门风与文化——以戴逵为中心的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15(2):103-1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9
1
陈传君,王东.
谢朓诗歌齐梁接受状况研究[J]
.琼州学院学报,2007(S1):54-56.
被引量:1
2
李剑锋.
隋唐五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42-46.
被引量:13
3
唐朝晖.
隐逸与尽忠——元遗诗人接受史中的陶渊明[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65-68.
被引量:5
4
陈庆元.
玄晖独步南齐与太白低首宣城——论谢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49-55.
被引量:4
5
陶春林.
略谈《诗品》对谢朓的评价[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9):23-25.
被引量:1
6
胡大雷.
论两晋隐逸诗、赋的玄言色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39-44.
被引量:1
7
胡大雷.
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辨——兼述陶渊明诗接受史上的一个问题[J]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4):37-41.
被引量:1
8
马荣江.
谢朓诗歌唐前接受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197-201.
被引量:3
9
许晓晴.
中古隐逸诗意象分类研究[J]
.晋阳学刊,2007(4):121-124.
被引量:1
10
张黎明.
庾信诗赋中“隐遁之念”辨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37-14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孙思旺.
从陆翘墓志看元稹研究的若干疑义[J]
.唐史论丛,2021(2):266-283.
2
田丹丹.
谢朓诗文中的隐逸思想[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1):186-187.
3
翁小娣.
21世纪六朝隐逸诗研究综述[J]
.新乡学院学报,2016,33(11):23-26.
4
李双.
2000—2019年谢朓诗歌接受研究综述[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4):91-93.
1
姚丹.
“一个人的文学史”——洪子诚学术研究的范式意义[J]
.南方文坛,2010(3):91-94.
被引量:2
2
章永林.
尝试期的新诗与“胡适之体”[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22(1):62-67.
3
任小青.
《文心雕龙》“术”的范式意义——与论文之“法”的内在关联[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12):63-65.
4
王贺英.
论西行法师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J]
.日本学刊,2010(2):110-122.
5
徐乃为.
论《西游记》在创作学上的范式意义[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25-29.
6
王立增.
论韩孟诗派的形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3):104-107.
被引量:3
7
李建国.
论张翰《周小史》的诗史意义——以同性恋和宫体诗为线索[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3):45-48.
被引量:1
8
吴振华.
试论韩愈诗歌的艺术表现力[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4):68-74.
9
漆娟.
李白妓女诗与唐代隐逸文学[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2(4):90-93.
被引量:1
10
谢立群.
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大隐”形象[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3):50-53.
浙江社会科学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