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感染性疾病之中西医认识差异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感染已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从中西医两个不同理论体系论述了两者对于感染性疾病认识上的差异。现代医学从微观的世界了解感染,中医的外感热病学则经历了《内经》、《伤寒》、《温病》的历史演变过程,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中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的观念与西医的微观辨病理论相结合,也许是今后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方向。
作者
赵颖
熊旭东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10期1112-1114,共3页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中西医
差异
分类号
R5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6
1
斯崇文,贾辅忠,李家泰.感染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2
张晖,栾兆鸿.
现代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及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7):1107-1108.
被引量:10
3
张之文,杨宇.现代中医感染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4
冯全生.
试论中医感染病学的建立[J]
.新中医,2005,37(1):3-5.
被引量:12
5
彭胜权.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特色[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336-339.
被引量:16
6
李同宪,李月彩.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1999,20(11):51-52.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张之文.
《温疫论》对温病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3,16(4):7-10.
被引量:4
2
戴鸿铬.病毒的意志[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之文.
温病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1-3.
被引量:9
4
彭胜权.
中医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及论治[J]
.新中医,2003,35(7):3-5.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50
1
王一平,郭世民.
中药抗菌作用研究思路[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6):5-7.
被引量:6
2
蒋超.
辨证分型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4):245-247.
被引量:3
3
张宝莲,王俊英.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4):663-664.
被引量:2
4
李赛美,林培政.
岭南温病学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4):329-333.
被引量:3
5
陈僖平.
有关“感染病学”、“医院感染”等在《中图法》中归类的探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14(5):37-39.
6
李睿明,雷朝霞.
细菌耐药性对抗策略——中药延缓、逆转细菌耐药性,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研究[J]
.医学与哲学(B),2006,27(8):45-47.
被引量:26
7
杜月英,丛丽.
对中西医的抗感染概念的再认识——由中西医对感染性疾病的差异性比较引发[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55-56.
被引量:8
8
李巧林,李军,王卫星.
浅析中医外感热病中伤寒与温病的关系[J]
.陕西中医,2007,28(1):80-81.
被引量:3
9
王敏.
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2):186-186.
被引量:1
10
冯全生.
从体质深化中医感染病学研究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8,49(6):485-487.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11
1
吴整军.
中医药抗感染治疗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96-1297.
被引量:41
2
冯全生.
试论中医感染病学的建立[J]
.新中医,2005,37(1):3-5.
被引量:12
3
陈群,陈南菊,王胜春.
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37-38.
被引量:27
4
苗强,肖洋,何中勤.
白头翁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4):258-259.
被引量:18
5
李辉,李国勤,刘志国,李光熙,金在艳.
补肺健脾化痰法治疗肺部阴影一例总结[J]
.光明中医,2007,22(2):27-28.
被引量:2
6
牛旭艳,李健,吕诚,李立,郭洪涛,刘春芳,林娜,吕爱平.
类风湿性关节炎热证“药-证对应”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8):299-303.
被引量:40
7
李侗曾,Gao RB,Cao B,Hu YW.
人类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J]
.北京医学,2013,35(6):487-488.
被引量:366
8
陈瑛,阮永队,马春玲.
从本气先虚论肺部感染[J]
.河南中医,2013,33(7):1018-1019.
被引量:5
9
王永华,杨凌.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J]
.世界中医药,2013,8(7):801-808.
被引量:76
10
宋夕元,徐立然,马秀霞,丁雪,邱荃.
论转化医学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诊疗体系的研究实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11-11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郑子安,刘铁钢,万宇翔,白辰,王云辉,严利依,徐竞男,马雪颜,谷晓红.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两组对药作用机制的对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0):4386-4389.
被引量:11
2
张俊华,张伯礼.
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与中医药替代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8):1415-1417.
被引量:24
3
石林波,杨燕,王丽华.
补肺健脾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92-19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束沛,郑忻,席瑞,郑炜东,曲妮妮.
穿心莲治疗肺炎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7):107-113.
被引量:1
2
冯雨薇,刘黎明,张建军.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源流考析及展望[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7):590-594.
被引量:10
3
刘志强,王博龙.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的抗癌机制[J]
.中成药,2018,40(8):1827-1832.
被引量:28
4
唐宋琪,孙涛,陈云慧,冷平.
清营汤联合恩诺沙星干预S.Typhimurium复发性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2):145-148.
5
王仲霞,景婧,何婷婷,孙永强,余思邈,许文涛,王丽苹,桑秀秀,王立福,崔延飞,宋雪艾,王睿林.
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认知模式探析[J]
.传染病信息,2019,32(3):278-282.
被引量:1
6
Jia Wang,Zhu Yang,Feng-Xi Long,Jin-Lin Wu,Ting Yu,Dong-Xin Tang.
Predict the anti-cancer mechanism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J]
.Food Therapy and Health Care,2019,1(3):63-72.
被引量:2
7
吴彩军,刘艺,晏军,刘清泉.
中医药对耐药菌的认知理论与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8):929-934.
被引量:7
8
解晶,李丰,石彬彬,李燕.
系统药理学:TCMSP解析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2019,14(10):2627-2635.
被引量:30
9
刘柳毅,刘丽君,周本杰.
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防治[J]
.中国药业,2020,29(5):23-26.
被引量:28
10
林志健,张冰.
临床中药师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的药学服务策略[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6):1259-1262.
被引量:24
1
邢召君,韩立国.
肝病腹胀证治述要[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4):703-704.
2
王婷婷,戴永辉,孙桂生.
中医辨证论治痛风病48例[J]
.福建中医药,2007,38(5):32-32.
被引量:3
3
陈仁裕,胡永卫,胡得意.
永嘉县农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J]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476-478.
被引量:2
4
吴璐一,郑培永,唐志鹏,季光.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认识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9):1932-1933.
被引量:6
5
丁文娟,唐翰章,龚枚.
胃食管反流中医证型与胃镜下食道像关系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9):89-90.
被引量:3
6
从病因病理、脉证、治法上说明温病与伤寒的区别[J]
.河北中医,1981,3(B12):13-13.
7
梁郁贤,宋仓棉.
辨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9例[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3):427-428.
被引量:20
8
唐剑林.
益气活血与祛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5):286-287.
被引量:1
9
汤善宏,曾维政,吴晓玲,徐辉,范泉水,蒋明德.
东西方学者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认识差异及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5):5441-5446.
被引量:5
10
李幼生,黎介寿.
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39.
被引量:542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