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自由贸易的新局面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5
出处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28,共6页
Intertrade
同被引文献44
-
1党雪奕.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及相关问题思考[J].经济论坛,2004(17):127-128. 被引量:4
-
2常伟,戴臻,段炼.论中日韩FTA建立的可能性[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5,12(5):29-33. 被引量:1
-
3张生玲.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新方向——变国家优势为企业竞争优势[J].国际贸易,2005(7):31-34. 被引量:4
-
4蔡鹏鸿.中国同东盟单个国家建立双边FTA对地区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J].社会科学,2005(8):47-52. 被引量:3
-
5杨丽,金柏松.适当调整发展战略——探析中国对外贸易的超常增长与调控[J].国际贸易,2005(11):8-12. 被引量:7
-
6张幼文.开放经济发展目标的动态演进——答华民教授的商榷意见[J].国际经济评论,2006(1):48-54. 被引量:26
-
7盛斌.贸易、发展与WTO:多哈回合谈判的现状与前景[J].世界经济,2006,29(3):60-71. 被引量:10
-
8崔兑旭.韩国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推进战略[J].当代韩国,2006(1):27-31. 被引量:9
-
9柏振忠.试论“后过渡期”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J].理论月刊,2006(7):75-77. 被引量:2
-
10朴英爱,牟春野.中日韩的FTA进程及其政策比较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6,25(4):23-27.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26
-
1曾文革,陈晓芳.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21(1):12-19. 被引量:17
-
2陈婉.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及竞争力比较及特点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6):39-41. 被引量:5
-
3石红莲.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传导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0(1):117-123. 被引量:18
-
4何传添,郭好杰.后金融危机时代优化中国-新加坡双边贸易结构之管见[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30(1):73-79. 被引量:3
-
5王艳.当前我国进口政策的缺失及其完善[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30(1):88-91. 被引量:1
-
6林凡.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调整问题[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3):116-117.
-
7石红莲.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传导效应[J].复印报刊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0(5):3-9.
-
8陈柳.外部需求衰退与代工企业自创品牌[J].国际贸易问题,2011(3):35-44. 被引量:9
-
9焦朝霞.小议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对双方经贸合作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24-25. 被引量:3
-
10戴翔,张二震.危机冲击与中国贸易“超调式”震荡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1):3-11. 被引量:11
-
1七大自贸协定降税模式[J].中国海关,2009(7):15-16.
-
2于红卫.关税[J].中国财政年鉴,2002,11(1):116-116.
-
3王云红.顺应潮流积极参与世界双边FTA活动[J].中国市场,2005,0(32):58-59.
-
4胥景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初探[J].改革与开放,2003(4):21-22.
-
5钟正岩.明年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J].中国物资流通,2001(20):10-13. 被引量:1
-
6文富德.浅谈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J].南亚研究季刊,2006(1):1-7. 被引量:12
-
7王宗璋同志在全省海处企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新的发展战略[J].对外经贸,1994(2):4-5.
-
8张丽芳.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必要性[J].福建经济,2001(6):16-17.
-
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望于5—10年内实施我国机电企业面临“走出去”的大好时机[J].机电信息,2002(7):17-18.
-
10全毅,高军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贸易与投资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9(6):64-70.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