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抗白叶枯病杂交中籼新组合D优17
被引量:
2
D You 17 ,a New Medium 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with Bacterial Leaf Blight Resista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D优1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D35A与改良的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抗恢527组配而成的中籼中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具有米质较优、高产、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0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作者
王玉平
李仕贵
马玉清
高克铭
马炳田
机构地区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86,共2页
Hybrid Rice
基金
四川省"十五"育种攻关项目(20001010101)
关键词
杂交水稻
D优17
抗白叶枯病
选育
分类号
S5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4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1
汪旭东,周开达,李仕贵,黎汉云,高克铭.
利用隐性核不育性进行水稻轮回育种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1,14(3):102-106.
被引量:9
2
黄廷友,李仕贵,王玉平,黎汉云.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蜀恢527对白叶枯病的抗性[J]
.生物工程学报,2003,19(2):153-157.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徐建龙,林贻滋,翁锦屏,赵新立.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遗传效应[J]
.作物学报,1996,22(2):129-134.
被引量:24
2
雷建勋,李泽炳.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0,9(4):420-428.
被引量:38
3
雷建勋,李泽炳,万经猛,杨书化,靳德明.
利用光敏核不育性进行水稻轮回选择育种新方法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0,9(4):491-493.
被引量:2
4
郑康乐,庄杰云,王汉荣.
基因聚合提高了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J]
.遗传,1998,20(4):4-6.
被引量:47
5
马伯军,王文明,赵彬,周永力,朱立煌,翟文学.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的PCR标记研究[J]
.遗传,1999,21(3):9-12.
被引量:20
6
章琦,赵炳宇,赵开军,王春连,杨文才,林世成,阙更生,周永力,李道远,陈成斌,朱立煌.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J]
.作物学报,2000,26(5):536-542.
被引量:113
7
邓桔桃,况浩池,袁祚廉,梁碧波.
利用光敏核不育性进行水稻轮回选择的程序探讨[J]
.绵阳农专学报,1991,8(3):18-22.
被引量:1
8
高东迎,向阳海,孙立华,陆作楣.
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5(t)的RAPD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2,16(2):179-181.
被引量:7
9
章琦.
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评价和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1,24(3):26-36.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36
1
王玉平,李仕贵,黎汉云,高克铭.
高配合力优质水稻恢复系蜀恢527的选育与利用[J]
.杂交水稻,2004,19(4):12-14.
被引量:72
2
林荔辉,陈志伟,张积森,吴为人,周元昌,唐定中.
利用回交和MAS技术改良珍汕97B的白叶枯病抗性[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280-283.
被引量:11
3
裴冬丽.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39-142.
被引量:3
4
杨益善,邓启云,陈立云,邓化冰,庄文,熊跃东.
野生稻高产QTL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J]
.杂交水稻,2005,20(5):1-5.
被引量:27
5
官华忠,陈志伟,潘润森,林荔辉,周元昌,蒋云林,王宗华,吴为人.
通过标记辅助回交育种改良优质水稻保持系金山B-1的稻瘟病抗性[J]
.分子植物育种,2006,4(1):49-53.
被引量:33
6
邓其明,王世全,郑爱萍,张红宇,李平.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高抗白叶枯病恢复系[J]
.中国水稻科学,2006,20(2):153-158.
被引量:41
7
冯建成.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43-47.
被引量:45
8
DENG Qi-ming,WANG Shi-quan,ZHENG Ai-ping,ZHANG Hong-yu,LI Ping.
Breeding Rice Restorer Lines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by Using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J]
.Rice science,2006,13(1):22-28.
被引量:1
9
江青贵,李风玲,肖祎,张红宇,汪旭东,吴先军.
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J]
.杂交水稻,2006,21(4):7-10.
被引量:10
10
邓椋爻,杨培忠,刘丕庆,彭懿紫,卢升安,林伟.
SSR标记在水稻白叶枯病抗病研究中的应用[J]
.广西农业科学,2006,37(5):494-49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70
1
金旭炜,王春连,杨清,江祺祥,樊颖伦,刘古春,赵开军.
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的培育及Xa30(t)的初步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094-1100.
被引量:53
2
谭光轩,任翔,翁清妹,时振英,祝莉莉,何光存.
药用野生稻转育后代一个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4,31(7):724-729.
被引量:56
3
倪大虎,杨剑波,吴家道,李莉,易成新,许传万,汪秀峰,贾士荣,张世平.
转Xa21基因不育系皖21A的白叶枯病抗性与利用[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6):494-498.
被引量:9
4
周毓珍,陆作楣,吕兴泉,丁伦友,孙荣才.
杂交稻恢复系白叶枯病(Xathonas campestris pv.oryzae)抗性改良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6(4):1-5.
被引量:4
5
罗彦长,王守海,李成荃,吴爽,王德正,杜士云.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1):36-40.
被引量:30
6
丁伦友.
高抗白叶枯病系列杂交稻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5,20(1):11-14.
被引量:12
7
高东迎,刘蔼民,周亦红,程艳军,向阳海,孙立华,翟文学.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分子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5,32(2):183-188.
被引量:22
8
曹立勇,占小登,庄杰云,程式华.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国稻1号[J]
.杂交水稻,2005,20(3):16-18.
被引量:53
9
邓其明,周宇爝,蒋昭雪,万映秀,赵斌,杨莉,李平.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Xa4和Xa23的聚合及其效应分析[J]
.作物学报,2005,31(9):1241-1246.
被引量:45
10
王春连,戚华雄,潘海军,李进波,樊颖伦,章琦,赵开军.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EST标记及其在分子育种上的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0):1996-2001.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2
1
孙小秋,付磊,王兵,肖云华,邓晓建.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802A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3):2633-2640.
被引量:3
2
夏春,陈红旗,朱旭东.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克隆与育种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2012,10(6):761-771.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刘春宏,方珊茹,刘玉芹,沈伟锋.
水稻雄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J]
.台湾农业探索,2012(1):71-75.
被引量:2
2
彭苗苗,杜磊,陈发菊,张德春.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P79的遗传分析及细胞学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59-62.
3
闫成业,仲雪婷,Gandeka Mamadou,牟同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组合Q优6号的白叶枯病抗性[J]
.分子植物育种,2013,11(6):680-687.
被引量:4
4
郑燕梅,吴春珠,刘玉芹,方珊茹,沈伟峰,熊雪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Ⅱ-32B白叶枯病抗性[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458-2462.
被引量:2
5
肖武名,孙大元,王慧,郭涛,刘永柱,张建国,曾列先,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分子标记选育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双抗种质[J]
.华北农学报,2014,29(1):203-207.
被引量:11
6
周艳丽,李薇,薛超,韩红娥.
30%壬菌铜微乳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药效试验[J]
.农药,2014,53(5):375-376.
被引量:7
7
季晨飞,张明月,王继源,余晓娟,贾玥,陶建敏.
葡萄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J]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1):2165-2169.
被引量:7
8
李定琴,陈玲,李维蛟,柯学,余腾琼,李娥贤,黄兴奇,程在全.
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J]
.作物学报,2015,41(3):386-393.
被引量:12
9
杨德卫,叶宁,叶新福,郑向华,程朝平,卢礼斌,黄凤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改良早稻恢复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5,30(4):351-356.
被引量:12
10
曾列先,汪聪颖,冯爱卿,陈深,苏菁,汪文娟,伍圣远,杨健源,朱小源.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在不同载体品种上及杂种F_1的抗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16,46(4):514-520.
被引量:4
1
马鹏,陶诗顺,黄晶,余康宁,吴霞,钟昀.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四川主推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115-118.
被引量:4
杂交水稻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