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言”中士人身份的确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三言”的士人描写来探究文本中士人身份的确立过程———从寻求受外界支持的弱势群体再到世俗的士人形象的确立以及最终树立的忠义之士,这样的转变过程与晚明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作者
孙丹虹
机构地区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7-132,共6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关键词
身份
建构
互动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8-9.
共引文献
24
1
胡疆锋.
从“话语分析”的视角“接着说”——读《19-20世纪之交的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史论》[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10):96-100.
2
何晶.
我国媒介文本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建构过程分析——一种“互文性”分析的视角[J]
.国际新闻界,2008,30(2):25-29.
被引量:2
3
李晓洁.
新闻摄影的智慧及其命名[J]
.新闻大学,2008(1):112-118.
被引量:1
4
甘宇慧.
媒体使用外语词的动因及对社会文化的建构[J]
.浙江社会科学,2008(10):119-123.
被引量:1
5
王长潇,张晓达.
播客互文性文本符号构成及意义生成分析——以《性命呼叫转移》为例[J]
.新闻界,2008(6):45-47.
6
李晓红.
语言哲学维度下的语言认知[J]
.南京社会科学,2010(2):141-145.
7
吴果中,尹志伟.
中国舆论监督话语生产的历史演变[J]
.国际新闻界,2010,32(3):81-83.
被引量:5
8
赵黎明.
“汉字革命”与“德莫克拉西”——现代中国“民主”观念的语文学发生[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5):75-79.
9
李铁锤.
我国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及路径分析[J]
.新闻界,2010(6):44-45.
被引量:1
10
李明洁.
网络流行语为什么能够传达民意?[J]
.编辑学刊,2011(4):33-36.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4
1
钱立静.
“三言二拍”中士、商互渗现象解读[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58-60.
被引量:1
2
余启明.
《三言》女性形象魅力管窥[J]
.文教资料,2005(25):29-30.
被引量:1
3
王定璋四川省社科联<天府新论>杂志社.
《三言》中的科场众生相[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8(2):74-77.
被引量:1
4
张振钧,毛德富.禁锢与超越-从"三言二拍"看中国市民心态[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5
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M].第3版.孙工,译.上海:开明书店,1931.
6
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稗海新航第三届大连明清小说国际会议论文集[C].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
7
朱全福.
文人情怀、浪子风流与世俗气息——谈“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形象[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6):123-126.
被引量:2
8
王若明.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形象学解读[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6):171-172.
被引量:2
9
卢捷.
落魄文人出路的理想探索——略论“三言”“二拍”中的秀才形象[J]
.明清小说研究,2009(2):167-176.
被引量:3
10
王艳,周铭文.
从“三言”中士人形象看冯梦龙的思想价值取向[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3):13-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陈婵娟.
冯梦龙“三言”中的文人形象研究综述[J]
.柳州师专学报,2013,28(4):29-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丁逸芳.
冯梦龙三言小说中次要人物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1):231-232.
1
杜文忠.
叙事的诗学——以《祝福》中“我”的叙事策略分析为例[J]
.大家,2010(19):7-8.
2
荣丹,徐昕.
黄庭坚“脱俗”的文艺观[J]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1):71-75.
3
董运生.
余光中与二十世纪中期台湾现代诗确立过程中的两次论战[J]
.大观周刊,2011(21):41-41.
4
孙玲玲.
陈寅恪影响研究探析——论《<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J]
.学语文,2015(3):61-62.
被引量:1
5
许薇.
莫言《红高粱家族》的生态翻译策略[J]
.语文建设,2016(5X):91-92.
被引量:1
6
孙丹.
论冰心前期创作中的忏悔意识[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3):18-19.
7
张瑶.
斯佳丽女性形象解读[J]
.科学与财富,2014(6):444-444.
8
王元宁.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J]
.北方文学(下),2016,0(7):67-68.
9
徐敏.
中国现代小说的情节分析——以《社戏》为例[J]
.启迪,2015,0(5):14-16.
10
彭德正.
阅读,从探究文本的形式开始——以《“蚁国英雄”》为例[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2):47-48.
明清小说研究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