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写作与传播方式的转换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电脑网络的迅速发展,数字新技术使一种崭新的网络写作与传播方式诞生,它形成了自身一系列的特色。本文结合传统写作与传播方式,阐述了网络写作与传播方式的10种转播。
作者 张品良
出处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5,共4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89-191. 被引量:11
  • 2[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51页.
  • 3欧阳友权.互联网对文学性的技术祛魅[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55-59. 被引量:15
  • 4[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148页.
  • 5[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54页.

二级参考文献14

  • 1[14][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 2[1]Garvin Paull. A Prague School Reader on Aesthetics, Literary Structure and Style [ M].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64.
  • 3[3]Mark Poster. The Mode of Information[M] .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asil Blackwell, 1990.
  • 4[4]Mark Poster. The Second Media Age[M] .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lackwell, 1995.
  • 5[5]Kathrine Hayles. Virtual Bodies and Flickering Signifers [ J].October, Vol. 66.
  • 6[7]Fredric Jameson. Postmodernism[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 M] .London: Verso, 1991.
  • 7[10]Moshe Barasch. Icon: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n Idea[M].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2.
  • 8[11]M. J. T. Mitchell. Iconology: Image, Text, Ideology [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6.
  • 9[12]敬文东.网络时代经典写作的命运[EB/OL].http://culture. 163. com/edit/010302/010302 - 46865. html.
  • 10[德]瓦尔特·本雅明 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26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