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4
1 夏娟.探究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 .新课程学习,2009,0(11):172-172. 被引量:3
2 钟志贤.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 .远程教育杂志,2005,23(4):78-78. 被引量:170
3 束永祥,卢蕊.数学概念学习策略的因素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9):43-45. 被引量:5
4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7-143.
5 A. Sfard. On the dual nature of mathematical conception. Reflection on processes and object as different sides of the same coi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991,22: 1~36.
6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章建跃.“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中期研究报告[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8(7):1-4. 被引量:7
8 邵光华,章建跃.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09,29(7):47-51. 被引量:157
9 章建跃,陶维林.概念教学必须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平面向量的概念”的教学与反思[J] .数学通报,2010,49(1):25-29. 被引量:129
10 章佩菊.多措并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教师,2010(34):42-4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1 王兴福,叶立军.数学概念二重性理论的主要缺陷及完善建议[J] .数学通报,2011,50(1):9-10. 被引量:2
2 陈新明.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探究[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13(10):9-9.
3 张安军.基于“CPFS结构”的“立方根”概念教学[J] .上海中学数学,2016(6):40-42. 被引量:1
4 吴晓茹.关于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7):29-29. 被引量:1
5 张一鸣.初高中数学衔接都做了哪些衔接——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数学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8,0(12):99-99. 被引量:3
6 李璠琼.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内蒙古教育,2019,0(32):59-60.
7 吴艺辉.多措并举助推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0):84-84.
8 孙俊良.挖掘数学美育功能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J] .好家长,2018,0(92):111-111.
二级引证文献7
1 张未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 .上海中学数学,2013(5):30-32.
2 佘文娟,王光明.也谈A.Sfard数学概念的二重性理论[J] .数学通报,2013,52(8):7-10. 被引量:7
3 刘俊杰.初高中数学衔接及函数模块教学研究[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8,0(5):62-63.
4 鄢坚.掌握·领悟·活用——谈初中《二次函数》章节教学的几个关键抓手[J] .福建中学数学,2020(10):22-25. 被引量:1
5 周文兴.核心素养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授课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4):112-113.
6 戚方柔.数学史先导实现数学概念的深度学习——“平方根”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24(9):4-7.
7 樊晓锋.论数学素养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 .高考,2019,0(14):92-92.
1 邓克锦.赏识-管理学生的一剂良方[J] .华夏女工(华夏教育),2009(8):115-115.
2 唐知.谈谈物理计算题的几种方法[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0(5):158-158.
3 鲍怡.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解题方法探讨[J]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5(11):11-12. 被引量:4
4 朱海祥.数学概念的二重性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07,6(5):37-38. 被引量:1
5 张立.深钻教材,“老调”还要“重弹”[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10):69-69.
6 白福清.对备课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0(6):75-77.
7 项芸.举例必须正确恰当[J] .师范教育,1993(1):34-35.
8 温利权.离子反应(第2课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5,0(2):68-71.
9 张网军.用投影解释正弦定理[J] .中学数学月刊,2005(12):39-39.
10 任全才.物理教学中如何消除前概念的影响[J] .新校园(中旬刊),2014(2):143-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