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6,共3页
参考文献5
-
1李水山.韩国的新村运动[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4):56-57. 被引量:28
-
2刘培棣.韩国新村运动26年[J].世界农业,1997,(4):15-15.
-
3尹保云.《韩国为什么成功?》[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
4徐宝康.韩国怎样缩小城乡差距[J].乡镇论坛,2005(07X):19-20. 被引量:1
-
5李庆臻,金吉龙.《韩国现代化研究》[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37—38页.
共引文献27
-
1高敏.论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J].河南农业,2007(10):19-20. 被引量:2
-
2姜爱林,任志儒,陈海秋.韩国新村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1-7.
-
3陈晓华,张小林,梁丹.国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建设实践及其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13-18. 被引量:35
-
4陈晓华,马远军,张小林,梁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国外经验与中国走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17-20. 被引量:26
-
5姜丽丽,郭翔宇.借鉴韩国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9-11. 被引量:7
-
6曹俊杰,徐俊霞.日本和韩国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J].中国水土保持,2006(6):18-20. 被引量:14
-
7朱志猛,车明诚,孙丽欣,张平.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启示及借鉴[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5-17. 被引量:3
-
8朱小静,唐国华.韩国新村运动:发展阶段、特点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6(9):126-129. 被引量:3
-
9陈健,毛霞.国外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发展的实践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6(11):15-16. 被引量:6
-
10孔凡河,蒋云根.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新农村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6,15(6):105-109. 被引量:18
-
1本刊评论员.践行责任关怀需要持之以恒——写在二○一五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召开之际[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5,0(7):3-3.
-
2幸红波.工业生产快速发展 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经济社会成就回眸之三[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98(21):17-18.
-
3王术坤,陈少军.新生代农民发展能力研究述评和未来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481-484. 被引量:1
-
4张慧.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527-529. 被引量:7
-
5冯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初探[J].财政研究,2004,20(6):42-44. 被引量:25
-
6王思睿.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0-32. 被引量:2
-
7梁保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J].云南农业,2006(11):37-38. 被引量:3
-
8唐连英.邓小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历史课题的解决[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8(5):26-28.
-
9张晓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城乡桥,2005,0(11):11-12.
-
10杨登华,岑丽阳,傅建军.梧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广西经济,2008,27(5):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