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20,共2页
参考文献3
-
1成思危.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
2吴清华.当代中外贫困理论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1):74-79. 被引量:10
-
3聚焦三农.中国着手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新华网,2005.3.10.
二级参考文献16
-
1盛来运.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1997(6):33-38. 被引量:8
-
2江西省农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村区域性贫困标准及脱贫进程指标体系研究[J].调研世界,1999(12):37-39. 被引量:3
-
3迪帕·纳拉扬.谁倾听我们的声音[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
-
4童星 林闽纲.中国农村贫困线标准[J].中国社会科学,1993,(3).
-
5Martin Ravallion. On the coverage of public employment schem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1, (34).
-
6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中国承诺本世纪末消除贫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
7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
8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
9阿玛蒂亚·森 王宇 王文玉译.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10奥本海默 见:魏津生 于学军 解振明.贫困真相[A].见:魏津生,于学军,解振明.中国大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研究.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10
-
1董唯元.存储+超算,有一点点“繁”[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20):48-49.
-
2丁萌萌,卓玛措.贫困线与我国农村贫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0-23. 被引量:2
-
3王荣党.贫困测度的三维度指标优选:主体、客体和尺度[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3):163-169. 被引量:2
-
4李长健,朱梓萁.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于经济法与经济学的双重视野[J].广西社会科学,2006(12):69-71. 被引量:2
-
5温宏.从贫困理论到贫困救助理论——贫困理论功能的适用性下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87-90.
-
6张琦,金飞.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青海玉树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2):87-94. 被引量:3
-
7陈飞,刘鹏程,王颖,傅华,林尚立,郝模.确定人群分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方案研制思路之二[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3):156-157. 被引量:3
-
8易啊丽.贫困线测度方法的述评[J].商,2013(09Z):212-212.
-
9任田,张媚.与贫困和疾病有关的健康扶贫政策分析[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7,7(6):46-49. 被引量:1
-
10于涛.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40(3):23-3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5
-
1林建鸿.论中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J].嘉应学院学报,2004,22(5):44-48. 被引量:4
-
2林毅夫.关于我国扶贫政策的几点建议[J].党政干部学刊,2005(6):4-5. 被引量:7
-
3王国敏.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05(3):55-61. 被引量:70
-
4新农村建设新举措[J].时事资料手册,2006(3):30-31. 被引量:2
-
5许陵.关于我国农村扶贫问题的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6(55):41-45. 被引量:8
-
6王祖祥,范传强,何耀.中国农村贫困评估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8):147-154. 被引量:14
-
7范天森.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贫困问题[J].农业经济,2006(9):7-8. 被引量:4
-
8李平,常瑞平,牛同贵,邢洪儒.坚持“五个统筹” 促进扶贫开发[J].领导之友,2006(5):30-31. 被引量:1
-
9谢望礼.农村贫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5):44-46. 被引量:2
-
10陆汉文,岂晓宇.当代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工作——基于城乡关系与制度变迁过程的分析[J].江汉论坛,2006(10):108-112.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5
-
1巴图,高娃.内蒙古农村牧区扶贫脱困路径研究[J].前沿,2007(12):219-222. 被引量:4
-
2赵玺玉.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61-65. 被引量:2
-
3张利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贫困现状及政策思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73-79.
-
4夏龙龙.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状况与脱贫路径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33):75-79. 被引量:4
-
5翟建宏,李红巧.效率视角下的河南农村扶贫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商界,2010,0(9X):2-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汪力斌,周源熙.参与式扶贫干预下的瞄准与偏离[J].农村经济,2010(7):3-7. 被引量:19
-
2刘荣章,陈志峰,翁伯琦.海西背景下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挑战与对策[J].东南学术,2012(3):97-104. 被引量:2
-
3李志刚.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牧民的保障问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2(2):10-10.
-
4宝鲁日,包凤兰.蒙古族农民贫困原因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3):111-114.
-
5王福.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内蒙古精准文化扶贫体系模型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6,36(10):7-15. 被引量:18
-
6彭虹,卢清梅.贵州省医疗卫生支出的减贫效应分析[J].山西农经,2019,0(21):45-46. 被引量:4
-
7朱韵洁.基于精准扶贫的甘肃深度贫困地区人口地域结构优化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16-17. 被引量:1
-
8贾曼莉,高静,武星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2020,0(2):64-70.
-
9郭跃明.赤峰市失地农牧民就业对策研究——以赤峰市四合村、海布日嘎喳、各个召村、长胜村四个村落为个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5):72-75.
-
10陈晓明,隆益强.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282-284.
-
1李嘉岩.透视贫困人口问题[J].21世纪,2000(2):52-53. 被引量:2
-
2桂南岭.从贫富差距看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3(4):88-89.
-
3杜中语.大姚县扶贫开发工作迈出新步伐[J].云南农村经济,2009(4):50-50.
-
4陈吉.浅谈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J].神州,2017,0(3):151-151.
-
5陈发水,杨玲,张玲玲,周壮.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研究[J].辽宁经济,2016(12):35-37. 被引量:11
-
6瞿群臻.关于我国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济,2004,23(2):23-24. 被引量:3
-
7刘萍.西部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的非经济因素分析与政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9(11):66-67. 被引量:1
-
8薛佃欣.初探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人口问题文献综述[J].人间,2015,0(19):21-23.
-
9邓伟志,苏红.关于弱势群体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3):35-37. 被引量:9
-
10林凌,刘世庆.审视西部大开发[J].改革,2003(4):58-66.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