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野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作为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或称音乐人类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对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及研究视野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田野工作(FielWork)作为二者共同的基石,引导了对诸民族充满动态变化的现存传统文化的学术追求。
作者
杨曦帆
机构地区
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2-17,共6页
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文化人类学
田野工作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93
同被引文献
130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6
1
杜亚雄,邸晓嫣.
“采风”还是“田野工作”?[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1):20-23.
被引量:23
2
杨沐.
从花儿研究现状思考中国民歌研究中的问题[J]
.音乐研究,2004(4):23-35.
被引量:27
3
管建华.
后现代人类学与音乐人类学[J]
.中国音乐,2004(4):6-10.
被引量:11
4
张君仁.
当代民族音乐学与中国的状态及趋势[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3):3-7.
被引量:29
5
杨波.
超越“想象的异邦”——浅谈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基于个案分析的文化“深描”方法[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1):75-78.
被引量:2
6
汤亚汀.
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概要(上)[J]
.中国音乐学,2001(2):127-137.
被引量:15
7
伍国栋.
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学术思想的转型(下)[J]
.音乐研究,2001(1):43-52.
被引量:33
8
杜亚雄.
20世纪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18(4):16-20.
被引量:8
9
汤亚汀.
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J]
.中国音乐学,1999(2):43-62.
被引量:44
10
王铭铭.西方与非西方[M]华夏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102
1
吕骥.
在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2):5-8.
被引量:10
2
黄友葵.
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开幕词[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2):4-4.
被引量:6
3
杨沐文,欣芝.
中国西北地区民族“花儿”研究[J]
.内蒙古艺术,2000(2):71-75.
被引量:4
4
屈文焜.
“花儿”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J]
.西北民族研究,1999(1):253-264.
被引量:11
5
杨沐.
当代人类学中有关音乐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6-15.
被引量:10
6
高厚永.
中国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J]
.音乐研究,1985(1):28-31.
被引量:6
7
魏廷格.
建议用中国音乐学概念代替民族音乐学概念[J]
.音乐研究,1985(2).
被引量:10
8
乔建中,金经言.
关于Ethnomusicology中文译名的建议[J]
.音乐研究,1985(3):97-97.
被引量:12
9
苗晶,乔建中.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2):29-40.
被引量:45
10
高厚永.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和发展[J]
.音乐研究,1980(4):9-26.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293
1
李岸然.
音乐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溯源[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6):68-71.
2
李艳萍.
布迪厄场域理论在白族大本曲变迁中的应用[J]
.民族音乐,2023(1):14-17.
3
尹明五,何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中的音响观念[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3):54-68.
被引量:1
4
董国华.
近百年来雷州民歌用韵演变研究[J]
.海峡人文学刊,2021,1(4):65-73.
5
沈洽.
践行音乐民族志三题试答——以基诺族音乐文化为例[J]
.大音,2021(1):3-72.
被引量:1
6
薛其龙.
指向“他者”的创作:人类学绘画批评与实践方法反思[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3):99-107.
被引量:3
7
滕祯.
论民族音乐学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与申克音乐分析法之间的联系及其运用[J]
.音乐研究,2008(2):26-39.
被引量:13
8
褚润泽.
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的历史回顾及其发展[J]
.湖南农机,2006(z1):56-58.
被引量:3
9
薛艺兵.
在家门口的田野上——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中国话题[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137-153.
被引量:21
10
史丽欣,赵春萌.
评后现代主义音乐的一些观点[J]
.时代文学,2008(15):142-14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0
1
金艺风.
羌族多声部民歌——“男声二重唱”[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44-46.
被引量:11
2
罗艺峰.
从普遍主义、相对主义到文化全元论——音乐人类学发展的“正、反、合”[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16(2):1-7.
被引量:19
3
管建华.
21世纪初: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在中国[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127-136.
被引量:79
4
薛艺兵.
在家门口的田野上——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中国话题[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137-153.
被引量:21
5
陈巍.
淮阳“泥泥狗”中的楚文化元素[J]
.美术大观,2008(8).
被引量:3
6
秦璞.
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1):20-21.
被引量:1
7
张群成.
黄河之滨的奇葩——淮阳泥泥狗的造像学分析[J]
.东方艺术,2005(15):96-96.
被引量:2
8
潘杰.
女性人类学概说[J]
.民族研究,1999(4):62-71.
被引量:26
9
汤亚汀.
文化人类学与中国音乐研究[J]
.民族艺术,1998(2):122-130.
被引量:4
10
赵志扬.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音乐教育将如何迈向新的世纪[J]
.中国音乐,1998(2):52-5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5
1
王建朝.
田野工作——民族音乐学的灵魂[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4):114-116.
被引量:4
2
田阡.
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民族艺术,2009(1):19-22.
被引量:5
3
张丽.
“泥泥狗”民族音乐学性质的考察与分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6):142-145.
4
李德永.
初识民族音乐学[J]
.黄河之声,2012(17):102-103.
5
郭培杰.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兼谈田野调查的运用[J]
.音乐时空,2014,0(13):78-78.
6
严姗姗.
音乐人类学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J]
.音乐时空,2015,0(22):97-99.
7
俞越.
梅利亚姆《音乐人类学》与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比较之所得[J]
.艺术评鉴,2016,0(16):67-68.
8
朱晟.
田野工作、人、对话——试论析音乐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点[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1):24-25.
9
徐敏.
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中国钢琴作品研究[J]
.北方音乐,2019,39(2):247-249.
10
汪茹婷.
新语境下的“寻根”——三个人类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J]
.北方音乐,2020(20):236-23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陈进国.
复合性文明的现象学“描述”何以可能——阅读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些启示[J]
.中国藏学,2023(3):160-168.
2
李建富.
乐识云南——张兴荣与云南民族音乐的不解之缘[J]
.民族音乐,2010(3):71-72.
被引量:1
3
彭栓红.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刍议——以河曲、左权原生态民歌保护为例[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2):137-140.
被引量:7
4
史贝.
关于高校非遗(音乐类)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
.黄河之声,2013(17):111-111.
被引量:1
5
李岚.
辽西高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J]
.艺术教育,2014(4):42-42.
被引量:1
6
李莉.
让绘本与音乐一起轻吟浅唱——谈艺术通感在大班绘本阅读中的运用[J]
.艺术教育,2014(4):65-66.
被引量:2
7
张伯瑜.
再议民族音乐学的田野工作[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2):48-54.
被引量:5
8
高澄明,陈加斌,齐磊.
浙江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高等音乐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
.艺术百家,2016,32(5):54-59.
被引量:8
9
张春蕾.
谁的田野?——从一个田野事件论跨学科音乐田野访谈中的思维秩序构建[J]
.北方音乐,2024(1):70-78.
10
邓洋.
萧梅《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评述[J]
.音乐天地,2024(3):60-64.
1
李玥欣.
音乐美学和心理学的对话[J]
.音乐时空,2013,0(8X):103-103.
2
孔维克.
呼唤花鸟画的时代精神“齐鲁·花鸟--山东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的学术追求[J]
.美术,2009(5):37-38.
被引量:1
3
魏廷格.
四议“中国音乐学”[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2):93-95.
被引量:1
4
欧阳绍清.
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田野工作[J]
.民族音乐,2007(3):6-9.
被引量:5
5
赵艳.
音乐表演的美学特征[J]
.飞天,2011(16):138-139.
被引量:2
6
杜亚雄.
“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J]
.中国音乐,2009(3):38-43.
被引量:37
7
王丹.
谈形态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美术大观,2008(7):110-111.
8
赵毅.
试论古筝“以韵补声”之动态变化[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4):63-66.
被引量:15
9
卫鲜平.
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J]
.艺术品鉴,2017,0(3X):274-274.
10
陈琦.
“远望:许江的绘画”展[J]
.艺术生活,2006(5).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