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交通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25,共2页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5
-
1张长森.物流外包与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2004,23(8):36-37. 被引量:3
-
2宁云才,孟祥生,戴青松.物流业务外包的风险识别及其模糊评价[J].煤炭经济研究,2004(12):28-29. 被引量:13
-
3张威.外包业务:中国须打拼[J].世界知识,2005(18):42-44. 被引量:1
-
4黄大容.物流外包的合作风险分析与对策[J].物流技术,2005,24(11):100-101. 被引量:17
-
5刘联辉,王坚强.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4):21-23. 被引量:9
-
6李士忠,张雪梅.物流外包模式的发展与演变[J].商场现代化,2006(03S):81-81. 被引量:3
-
7谢玉兰,陈宇.企业逆向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6,21(7):24-25. 被引量:9
-
8耿波.基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8):51-52. 被引量:2
-
9魏兴莓.人力资源外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式[J].经济论坛,2006(17):70-71. 被引量:9
-
10张宏,张晓军.服务外包:西安的战略性选择[J].中国科技产业,2006(10):28-30. 被引量:5
-
1王光辉,李庆全,卢庆龄.论物流行业的服务创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4):72-73. 被引量:9
-
2王子龙,谭清美.第三方物流(TPL)分工的经济学基础[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1):24-26.
-
3张永宾,陈培友.基于ISM和ANP的物流外包合同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技术,2017,36(3):101-104.
-
4编者往来[J].物流时代周刊,2008(4):5-5.
-
5王敏.中国物流企业如何走出去[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0(9):36-37. 被引量:1
-
6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第三方物流分工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6):64-66. 被引量:1
-
7李健.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13):23-24. 被引量:2
-
8杨玉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河北企业,2014,0(6):35-35.
-
9涂粤强,严广乐.制造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激励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5,17(2):70-74. 被引量:1
-
10邓良.后危机时代发展绿色物流产业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基于合作创新博弈论的视角[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25(1):67-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