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水利》
2006年第5期32-33,36,共3页
Sichuan Water Resources
同被引文献23
1 刘振吉,贲毅,刘瑞清,朴世宏.镜泊湖富营养化的生物学评价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1996,27(4):48-51. 被引量:4
2 仇锦先,刘卫国,薛良儒,李永超.缺水型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规划的几点建议[J] .水利科技,2004(2):17-18. 被引量:3
3 林秋奇,赵帅营,韩博平.新建水库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动态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06,25(3):270-276. 被引量:14
4 曼如,之新.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 Simpson,E.H.,Measurement of diversity[J].Nature,1949,163-688.
6 Margalefdr,Inpersproctivesi Marine Biology(A Buzzati-Traversoed)[M].Univ.Calif.Press,1958:323-347.
7 Reynold,C.S.,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species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lakesof different trophic status[J].Hydrobiolo-gia,1998,369/370:11-26.
8 Young,K.,G.K.Morse,M.D.Scrim-shaw,et al.,The relation between phos-phorus and eutrophication in the ThamesCatchment,UK[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1999,228:157-183.
9 刘从玉,刘平平,仲光东,柴夏.大钟岭水库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及四季变化[J]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1):4-7. 被引量:8
10 宋辞,于洪贤.镜泊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及水质评价[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4):40-42.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3
1 徐丽琴,陈建中,顾志敏,杨斌,毛璐琦,谢永宁.桐庐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2012(1):68-78. 被引量:4
2 崔艳平.甘泉县府村川水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J] .陕西水利,2016(3):139-141.
3 唐慧雅,董晓华,李国翔,杨芝辰.农村小型水库经济功能与管理瓶颈研究[J] .乡村科技,2018,9(3):122-1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1 刘金殿,顾志敏,杨元杰,张玉明.长诏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J]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865-2871. 被引量:24
2 王辉东,王苏宇,李军.浅谈水库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 .四川林勘设计,2012(4):17-20. 被引量:3
3 周小愿,张星朗,韩亚慧,王梅,高宏伟.渭河流域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13,32(10):2772-2779. 被引量:8
4 孙露,刘金殿,杨元杰.保水渔业在新建水库渔业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2014,55(9):1444-1447. 被引量:2
5 高立波.现代水库经济管理工作研究[J] .经济师,2021(4):226-227. 被引量:1
1 李春红,崔伟,管振范.黑龙江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35(4):88-88. 被引量:1
2 胡春歧,于广英.永定河泛区洪水预报与分级运用口门洪水调度的研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1997(4):9-13.
3 万蕙,黄会勇,袁迪,黄金凤,曾思栋,王磊,李波.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研究进展[J] .人民长江,2017,48(7):11-15. 被引量:9
4 唐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J] .治淮,2012(7):45-46.
5 刘阳春,张峰.华容县湖区堤防管涌防治的初步分析[J] .湖南水利水电,2005(6):9-11.
6 祁昕,张书贵,沈昂儿.中国征地移民监测评估体系研究[J] .科学与管理,2009,29(2):19-19.
7 刘青泉,李家春,周济福.新沭河-蔷薇河洪水调度模型研究[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1,16(1):25-34. 被引量:1
8 杨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5(4Z).
9 李溢春,武侠.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引导和渗透作用[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2):7-7.
10 方兰平.加强水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 .治淮,2012(7):43-44.
;